誊抄完毕,李承平长舒一口气。
第一场的试题总算作答完,大考之后的自由感油然而发。
上午作答他的破题思路没有丝毫迟疑,看来多读书还是好的。
这次国考也是让他再次认识到名家大儒注释的威力,每次提笔总感觉文字多少有点空泛,但一引用注释名言,逼格瞬间就上来了。
知识隔断只能以后再说,李承平再三检查起答卷来,直到确认没有错写漏写,答卷侵染污损,才封笔,收拾东西。
太阳西下,考场上不少人都已停笔,李承平不敢贸然交卷,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是懂的。
第一份答卷多半要被知县公开处刑,少出风头才是。
李承平在考场内检查答卷时,龙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他们大多是考生的家人,也有些卖吃喝的摊贩。
有需求的自然会买,衙门门口原是不许摆摊的,还是因处在非常时期,衙役们收些银钱就特许他们在此。
李振礼和李振良也等在这里,按李承平的想法是他们二人不用来,他早就预想到县衙门口人云密集。
但做家长的怎么可能放心的下,俩人也是早早的过来等着。
夕阳西下,随着有人交卷,陆续的不少人有了起身的动作,搞得巡视衙役开锁都开的差点出错。
李承平多少有些想多了,当他来到前堂时,并没有看见马知县的身影,连县丞和主簿的不曾见到,负责收录考卷的是县学的宋教谕。
他没有在意李承平和前后考生的见礼,点头就让几人去龙门处等待开启。
李承平来到龙门前,这里已经汇聚了不少人。
相熟的考生小声的搭着话,聊着县试难易。
与他们不太相熟,李承平没有随意接话,观察众人神色,或许是题作的有些偏,不少考生面露懊悔,还有人说出题目精髓,不免春风得意。
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李承平回头寻着李轩的身影,直到龙门顿开,才作罢。
今年县试共四场,第一场考完隔一天再入考场进行第二场,中间会给考官预留时间阅卷。
所以说第一场的成绩最迟会在明日傍晚宵禁前出来,名列团案之上才能接着考。
之所以称第一场为正场,就是因为第一场刷下来的人太多,后面几场考试反而不怎么有人被筛掉,只等最后放榜,因此,不少人都在忧心第一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