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夫子教导孩子读书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层层把关,大概是觉得他在讲台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导效率太低,所以他立马转变了方式。
毕竟站在前头,学堂里,看着几个昏昏欲睡的孩童,陈夫子同样很无语。
音量提了起来,简单让其他孩子熟悉书本,他则开始逐个拿着书一字一句的指点孩子们读书。
一对一的指导果然立见成效,对于新鲜事物,大家的兴趣还是很足的。
很快就到了李承平这里,王勤立马装模做样的拿着书本看起来。
看这小子装的有些过火,李承平真的很想笑,没有理会一旁的王勤,陈夫子径直看向李承平。
他对这个孩子印象还是很深的,很有眼力见,知道往他茶杯里添水。
顿了顿,陈夫子道:“今日我先教习《三字经》,跟读两遍,不求熟记,认识即可。”
应该是为了让全班学生听到,陈夫子提高音量道:“明后几日可随意询问,之后就...但凡有学过的字不认识,小心墙上挂着的戒尺。”
李承平离得近,耳朵首先受到攻击,斜眼瞧了眼墙上挂着的木头做成的戒尺,心里也是止不住的打个哆嗦,厚得嘞!
跟随着夫子读记古代蒙学经典读物,李承平分外恍惚。
没有机会表现自身,李承平跟读几遍,陈夫子就不管他,转个弯到了王勤旁边。
陈夫子奉行的就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理念教导这些学童,或许是对李承平印象更为深刻的因素存在,他多加叮嘱了几句。
直到指点完所有学生后,他没有再管其他,自顾自的坐在前边的书桌前看起书来。
李承平对于周围的同窗进入学习状态甚为惊讶,大家年岁终究不大,能够这么快适应的学习,属实是为难他们了。
由此来看,农家的孩子多少来说都懂事的十分早,同时有长辈的期许和嘱咐,晓得读书机会来之不易。
所以,即使身旁的王勤好似屁股被针扎了一样动来动去,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克服兴趣的认起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