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统治阶层精英都懂的道理。
只是出面进行全面改革的代价太大,很少有人会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来进行全面的改革。
即使偶尔出现这样的改革家,他们最终也不会成功。
最终人性的自私自利和社会制度的不可避免的腐朽,会把整个社会拖入三百年左右一个轮回的历史规律。
当然了,进行有限度的改革,延缓一下土地兼并的进程,是每一个朝代的统治阶层意识到土地危机之后都会进行的尝试。
太子周诚光能在此时把土地兼并作为殿试的试题,代表大夏统治阶层已经意识到了大夏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土地恒定不变造成社会矛盾。
这个问题怎么作答?大夏社会上层权贵分为不同的派别。
从根本上来说,分为改革和保守两派。
总体来说,改革派都赞成对祖上传下的现有法律和制度做一定的变更,用以限制官僚和权贵的特权,抑制土地兼并。
当然了改革派内部也会因为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用谁来改,分为无数的小派别。
与改革派相对应的是保守派,他们基本上不赞同做剧烈的社会改革。
当然这些保守派并非不知道社会需要改革。
只是他们出于保护自己的眼前利益和对变革效果的害怕的原因,不会赞成对现有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革。
比如有人对一个地主说你家土地太多了,你要分一点给贫苦的百姓和佃户。
不然一百年或者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后代一定会起来造你的后代的反。
就算这个地主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你觉得地主会不会把现在的土地分给他人?
有时候不是思想决定立场,而是利益决定立场。
保守派也因为各式各样的因素,分为很多小的派系。
在大夏统治阶级的内部,两派之间也是相互交织,相互转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