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彦更尴尬,只好搪塞道:“我不熟悉武事,所以至此!”
种师道叹息道:“宰相不熟悉兵法,难不成也不懂历史,没听说过古代守城的事例么?”
到此,种师道还不肯放过,意犹未尽地道:“听说城外的百姓都被贼军杀害,很多畜产,也被敌军缴获,当时既然知道敌军要来,怎么不下令城外居民撤散屋舍,全部转移畜产物资到城内,关闭城门?”
李邦彦羞愧道:“仓促之间,没有考虑到这么全面!”
种师道笑着道:“真是手忙脚乱啊!”左右听到他们的这番对话,无不掩口失笑。金军杀来,李邦彦没有逃遁,已属不易,焉能有这份计划和策略,否则,何至于议和?
可惜的是,种师道的意见,只有李纲附和,其他大臣基本坚持议和,仍然按和谈要求向金人输送金银。
李纲再也看不下去了,对赵桓道:“金人贪得无厌,形势非用兵不可。敌军才六万人,我军已汇集近十万,他们孤军深入,犹如虎豹自投陷阱,应以智取,断绝敌军粮道,坚壁清野,让他返回,半道击杀!这是上策!”赵桓大概听了种师道的高论,也转变了观念,于是又有了“打”的想法。
再说“姚氏家族”和“种氏家族”都是北宋巨族,名将世家。
大将姚平仲是姚古的养子,京师被围,种师道率兵东进,遇姚平仲领军七千,两人遂结伴进京救驾。因姚平仲之父姚古率熙河路军赴援尚在半路,而种师道却升任了同知枢密院事,姚平仲仅被授予都统制的官职,和种师道差距太大,心中难免失落,也想建功立业,为姚氏增点光、添点彩。他入朝对赵桓进言道:“战士都想决战,已经产生怨言了!”
赵桓听了,让李纲采取军事行动。此前,赵桓要种师道也出击,种师道意思是等弟弟种师中率兵来后,一起合击,种师中离京师还有八天路程!赵桓却等不及了,刚好姚平仲请求先出击,赵桓立即同意。
赵桓一直想和,这时怎么火急火燎地要干仗?其实他藏了一份私心!康王和张邦昌在金军大营做人质,张邦昌虽然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可他是王黼的死党,王黼做宰相时把他这个皇太子作为夹气包!赵桓上台后就收拾了他,以后细说,但收拾张邦昌还来不及,此次正是机会。激怒了金军,张邦昌在劫难逃!而康王赵构平时的表现,让赵桓觉得,这位亲王弟弟不简单,也是隐患存在,所以,所以……
公元1126年二月初一日晚,姚平仲率骑兵万余人,突袭金军大营。打算生擒斡离不,立一份盖世奇功!半夜,赵桓派宦官通知李纲道:“姚平仲出击了,爱卿快去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