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两位巨星的去世,让朝廷暂趋平静,可他们变法和废法的行为,一直影响大宋后世。
我们大致比较一下司马光和王安石,其实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后人研究。
两人都是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生活简朴,不好女色。而且都做事认真,性格固执,两人都官至宰相。司马光仅比王安石大两岁,而且同一年逝世。
两人甚至在子女方面都非常接近。司马光本有两个儿子,司马童、司马唐,不幸的是,都夭折了,后来也没有再生育儿子,将哥哥司马旦儿子司马康过继门下,作为嗣子。
司马康敏学过人,博览群书,公元1070年中进士,时年二十一岁,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可以说秉承父业,公元1090年,司马康逝世,年仅四十一岁。
王安石的唯一儿子王雱,同样非常优秀,年少聪敏,擅长作书论事。公元1067年,考中进士,时年二十四岁,王安石变法,王雱是重要助手,也是秉秉承父业。虽然身体不好,但着书立说成就斐然,公元1076年,王雱逝世,年仅三十三岁。
更为奇特的是,晚年,因为司马光和王安石没有亲生儿子,他们的夫人都自做主张为他们纳妾,而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拒绝了,在封建社会,这是极难做到的。这也是后人敬仰他们的原因之一。
《邵氏闻见录》称“王安石、司马光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皆同”,这些共同的品格和志趣,使得他们互相倾慕,就连租赁住宅,王安石也宁愿和司马光做邻居。在他们各自的文集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互相赞赏的诗赋。
王安石和司马光唯一的分歧,就是政治主张,他们都有着磊落的襟怀,所以这种分歧,都以维护宋王朝为出发点,毫不涉及个人私利。让后人对他们都无可指责,而这恰恰是致命的!
两大重量级人物的分歧,使大宋后来的全部精英,生生地分为两派,新法派和保守派,从神宗朝开始,两派斗争始终你死我活,将北宋内耗干净,终致灭亡。
王安石变法,不可否认,因为有地方官吏为了邀功迎合朝廷,在局部地区把“良法”变成“恶法”。但是司马光不管对错,全部否认新法,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实际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保守派执政的几年当中消耗殆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