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解释道:“青苗贷款,全在自愿!”
司马光回击道:“愚民只知道借债的方便,哪里知晓还债的艰难?并不只是官府不强迫人借贷,放高利贷者也没有强迫别人借债啊?”
任何制度,没有十全十美,都有瑕疵,但要看全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存心找茬,和无赖有什么区别?
听到这里,赵顼也忍不住了,对司马光道:“'青苗法'陕西推行了很久,百姓很认可啊!”
司马光对答道:“臣是陕西人,只看到弊端,没看到利益!”用自己的看法代替大众观点,这不是强词夺理?
几天后,赵顼留司马光入对。赵顼有点忧虑地对他道:“当今天下议论纷纷,是不是就是孙叔敖所说的‘国家有规划、决策,可众人所厌恶’的情形?”
司马光以为赵顼改变了态度,容光焕发地道:“正是,陛下说得真好!如今条例司所做的,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说好,陛下难道就和这三个人一起共天下吗?”
赵顼本想重用司马光,可一来王安石认为司马光不合作,劝阻赵顼;二来司马光见赵顼铁了心变法,也确实不愿参与,几次要辞职。
特别是公元1071年四月九日,他看到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被罢官。司马光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并请求到洛阳任职,此后绝口不论政事,专心编撰《资治通鉴》,时间长达15年。
司马光在洛阳蛰伏十五年,哲宗“元佑”年由司马光主政,他全盘否定新法,让新法成果毁于一旦,保守派变成了“元佑党”,哲宗成年后又翻盘,变法派重新得势,党争更加激烈,形成元佑对决的局面,后面还要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