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庆历和

李元昊获悉大宋有和谈的诚意,再命六宅使贺从勖和李文贵到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称“儿子”但不称臣。“兀卒”也叫“吾祖”,是党项族“可汗”称号。

庞籍道:“名不正,言不顺。你国不称臣,我不能上报大宋皇帝。”

贺从勖辩解道:“儿子侍奉父亲,就是称臣事君,你送我到京城去谈,大宋天子如果不同意,再从长计议!”

庞籍即派人护送送贺从勖到开封。四月六日,贺从勖抵达京都,赵祯派使接见,经过磋商,随后赵祯命邵良佐、张士元、张子奭、王正伦等赴西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赏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赵祯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意思很明显:钱,我大宋有的是,可以给你,但你李元昊必须称臣。

李元昊大概确实熬了几年的苦日子,尽管谋臣张元极力反对议和,李元昊还是决定面对现实,在“面子”和“面包”面前,李元昊毅然选择了“面包”。

这很好理解,儿子都愿意做,还不愿意做臣子吗?没有“面包”,恐怕连儿子都没得做!

公元1044年五月,李元昊上书遣使向大宋递交誓书,低下头颅称臣,同时索要银两、帛绢、茶叶共计二十五万五千(绢十五万匹、七万五千两银和三万斤茶叶)。赵祯遣使赐李元昊诏书,同意!

十二月,赵祯派张子奭为“册礼使”,张士元为副使,正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并赏赐锦衣、黄金腰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夏国主印”方二寸一分,纯银打造,外涂金粉。

至此,宋夏正式达成和议: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奉宋朝为正朔;大宋允许夏国设置官属;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士兵、民户归还对方;双方边民逃往对方领土,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遣还;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上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等等,史称“庆历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