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拒称帝

公元1031年九月,翰林学士宋绶又上疏,请仁宗赵祯到前殿单独面见群臣,不是军国大事,直接由赵祯决断。

刘娥见疏,十分不爽,将宋绶贬为知应天府。侍御史刘随,郭劝争辩宋绶文辞出众,应该留在朝廷,为皇帝效力,刘娥不予理睬。

朝中忠臣前赴后继地为国伸言,让刘娥不得不有所顾虑,也就始终不敢再往前迈出一步。

话又说回来,朝中有忠臣,自然也不乏奸臣。有小臣方仲弓,上疏请立刘氏宗族七庙,这是天子待遇。刘娥问辅政大臣该怎么办?宰相们面面相觑,不好回答。又是鲁宗道跨步上前道:“如果立太后祖先七庙,把皇帝置于何地?”刘娥只得罢手。

刘娥有次和赵祯一起幸慈孝寺,打算将“大安辇”安排在赵祯的御辇之前,鲁宗道又以“夫死从子”的大道理阻止,刘娥急忙命辇车跟在乘舆后面。鲁宗道三番五次直面劝谏,获得了“鱼头参政”的美誉,“鱼头者”,“鲁”字之首也!

不久,大臣陈琳,本来官声很好,却不知脑袋里哪根筋搭错了,突发奇想,竟然乘单独奏对时,向刘娥呈献一副武后临朝图,意欲劝刘娥相仿武则天称帝,

客观地讲,刘娥接到这样的劝进图,说不心动是假的,但刘娥毕竟没有失心疯,知道朝中的人心向背。因此毅然将临朝图丢在地上,庄重地道:“吾不作此辜负祖宗的事!”

可怜程琳,马屁拍在了马蹄上,灰溜溜地捡起临朝图,退出大殿。世人获悉后,都异常鄙视程琳的为人。

佐料:“班序”就是一个排座次问题,体现了政治待遇,因此敏感性很强。《宋史.职官八.合班之制》叙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合班”即上朝时的班位次序。

该篇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叙述:建隆(宋太祖年号)以后合班之制;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后合班之制;绍兴(宋高宗年号)以后合班之制,可见,班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

今天我们先讨论一下建隆以后合班之制,由于篇幅较长,笔者先就前段重要部分予以摘录,让我们有个大致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