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莹这本《湘山野录》笔记体野史,记录了大量因果报应、神妖鬼怪的故事,也有许多鸡毛蒜皮的无聊事。
野史、野史,路子确实“野”得紧,认不得真!
而司马光《涑水记闻》里的记载,赵光义当晚并未在皇宫。是赵匡胤死后由王继恩召进宫来的。
相比之下,司马光的史学态度,应该比文莹的野鸡路子,认真可靠得多!
另外,宋史里零星的人物传记里都记载,十月二十日晚,赵匡胤死时,赵光义确实不在宫内。
《宋史.程德玄传》记载: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
《宋史.马韶传》记载:及诘旦(清晨),太宗入谒,果受遗践阼(登基)…
《宋史.王继恩传》记载:(赵匡胤)及崩夕,太宗在南府(开封府),继恩中夜驰诣府邸,请太宗入…
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不在现场,所谓“斧光烛影”当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结论:
一,金匮之盟完全是事实,赵匡胤将赵光义内定为接班人,从未变更。
这和赵光义先假装有意传位赵廷美,然后挑赵廷美各种毛病,最后赵廷美冤死,完全不可等同而语!
二,赵匡胤五十岁(虚岁)驾崩,纯属巧合,属于猝死,应该是现代心肌梗塞之类的突发性疾病,所以时间死亡过程很快,事先也没有任何症状和征兆!结合赵匡胤喜欢饮酒的习性,很有这个可能!历史上还有两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也是五十岁驾崩,一是秦始皇死时虚岁五十;二是李世民,恰好五十岁驾崩!
三,赵光义绝对没有弑兄谋位,这一点无须质疑!有人说,赵光义将杀赵匡胤的证据抹掉了。如果赵光义真杀了赵匡胤,也不存在抹掉这个说法,因为史官无人敢记载,本来就没有证据,何须抹掉?《宋史》是元朝人编写的,《宋史》很多素材都取材于文人笔记,《宋史》编纂者觉得赵光义有嫌疑,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因元朝人无须美化赵光义,可《宋史》无任何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