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当场吓得脸如猪肝色,跪地请罪道:“臣确实不知道!”
赵匡胤摇头叹息说:“外人都以为国家大事由你们这些书生做主啊!你收受无妨!这件事你要是早知晓,怎么可能光天化日摆在屋檐下?”
赵匡胤嘴里这样说,心里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月,翰林学士卢多逊揭发赵普用空地置换皇家菜园,以扩大自己的府第,又经营邸店(旅社、商店、仓库综合体)牟利。
六月,雷有邻揭发赵普包庇李可度、胡赞纳贿,赵匡胤命御史审问属实,李可度、胡赞受了处罚。
至此,赵匡胤敏锐的意识到,赵普一个人做宰相,权力太大,如何解决?
赵匡胤想到了参知政事,赵匡胤先是下诏命参知政事和宰相轮流知印、押班、奏事,用以分散宰相的权力。
最后,赵匡胤始终不放心,于公元973年八月,赵普被罢免宰相,出任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节度使兼平章事俗称“使相”,是个尊崇显贵的称号!但不在中枢参与机要了!
赵匡胤罢赵普的同时,实际是逐渐提升了副宰相参知政事的权力。这便是副宰相参知政事职、权、事、名的简要发展过程。
财政方面,北宋沿袭唐朝设置,委任一人专判度支、户部与盐铁转运使事务,称为三司使。
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也是政府首脑之一。
至此,宋王朝的政府框架便出来了:
皇帝高高在上,置顶!
宰相为第二梯队;
枢密使(掌兵),副相是“参知政事”,三司使(管钱),枢密使、三司使不是副相称呼,但是事、权、责等同于副相属第三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