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释兵权(下)

“杯酒释兵权”以后,赵匡胤听从赵普建议,设立“三衙”统帅全国禁军,即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

“殿前司”不再设置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仅设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

同时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一分为二,设立“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

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也设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

以上“三衙”的职责都是统制、训练、护卫、戍守、迁补、赏罚,侍卫扈从,大礼宿卫,实际上将全国禁军分成了三大块,“三衙”之间互不统辖,相互牵制。

更为重要的是,“三衙”手中有兵,却没有调兵权力!

调兵权在哪里,总的来说在皇帝手里,但通过枢密院来实施。

按前朝惯例,宋王朝也设置枢密院。

枢密院掌管兵符、虎符,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但必须得到皇帝批准,将命令下达“三衙”,“三衙”得到皇帝批准的调令才能出动兵马。

更为特别的是,枢密院的一把手“枢密使”都安排文官担任。(直到后来狄青打破这个禁忌,还被朝廷众多大臣攻击,以至惶惶不安)。

实际上,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并不是彻地的解除了一些心腹大将的兵权,只不过是将一些兵权太大、太集中的兵权予以拆解分散。

这主要是针对禁军而言,禁军在北宋前期几乎占据了全国军队的一半,因此,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确实太过集中。

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韩令坤等等大将,被解除禁军主要职务后,以后还陆续为节度使、留守、中书令、平章事等等高官厚爵,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退休回家做悠闲富足的“田舍翁”了。

另外,赵匡胤还说到做到,将自己的直系亲属和他们建立联姻关系。

赵匡胤有一妹三女(赵匡胤一共生有六女,其中三女夭折)。

赵匡胤妹妹秦国大公主早年嫁给米福德,可惜米福德名“福德”,福气却不咋的,在赵匡胤做皇帝前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