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两块龙尾石砚,一块在唐朝时期是阎立本的文房用品,并且雕刻有阎立本的名字或者字号。

另一块是同时期不知名文人的用品,也雕刻了这个文人的名字和字号,但是在史书中都查不到这个人。

这两块同是唐朝时期的龙尾石砚经济价值相差几十倍都很正常,要是这块不知名的龙尾石砚能卖三四百万人民币的话。

阎立本那块龙尾石砚卖七八千万都属正常价值,甚至这个价格有可能被低估了。

王修缘面前的这四块龙尾石砚就是这种情况。

这四块龙尾石砚毫无疑问是歙砚中的极品砚台,但是没有个知名的主人提升它的价值也是白搭。

加上其南唐时期上千年的历史价值,撑死了能卖五六百万人民币。

不过就当王修缘准备把手中的龙尾石砚放回檀木箱之时,他敏锐的察觉到手中的龙尾石砚有使用过的痕迹。

而且这块龙尾石砚表面的包浆氧化物不是那么的均匀,砚台上有很多雕刻,突出的部位比凹陷的部位包浆要更加的厚实,同时也更加的有光泽、更加圆润。

如果是全新未使用的龙尾石砚,砚台上面的包浆应该是非常均匀的。

因为全新的龙尾石砚没有人使用过,所以所有部位的氧化层厚度和光泽应该都是一样的,没有把玩就不会出现差异。

王修缘手中的这块龙尾石砚绝对是使用过的,只是不知道它曾经的主人是谁。

龙尾石砚在他的手中不停转动,王修缘在寻找砚台上是否有原主留下的标记,但凡使用者是个名人,尤其是在书法字画方面有建树的名人。

那么这块龙尾石砚的经济价值将会直线上升。

很快,王修缘就发现了一个小标记,仅仅只有两个字。

【元之】

元之,这显然是一个人的表字。

王修缘快速的在脑海中回忆之前看过的历史资料,五代十国之前有哪些名人的表字叫元之。

不过想来想去他只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唐朝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宰相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