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廷珪是原名,后来得到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予了国姓“李”。于是改名叫李廷珪。

李廷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名制墨名家,他的父亲奚超也是一名制墨名家,父子俩的制墨手艺是一脉相承。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问题,李廷珪的父亲奚超被迫带着李廷珪迁居到了歙州定居,因为当时的南唐是最安定的。

也是在李廷珪父子定居此地后,歙州的制墨工艺才发展的越来越好,而李廷珪也成了歙州墨创始者。

由于李廷珪墨的质量上乘,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于是李廷珪被任命为墨务官,成了南唐朝廷专门负责制墨的官员。

其所制作的墨锭,成了南唐宫廷的专用墨,而且还被大肆奖励给有功之臣。

不过李廷珪墨的制作材料用的非常贵重,据说要掺入珍珠粉、玉屑、龙脑、鹿角胶、犀牛角、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

最上等的墨锭一般是经过万次捶打,而李廷珪墨需要历经超过十万次以上的捶打才能完工。

因此李廷珪墨达到了坚如玉、纹如犀、色如漆、声如磬的效果。

不过正是因为制作材料珍贵,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所以李廷珪墨产量十分的稀少,只有功勋卓着之人才能得到李廷珪墨作为赏赐。

而李廷珪的儿子死的早,李廷珪墨的制作方法失传,其弟弟制作出来的墨和李廷珪墨对比相差甚远。

即使在宋仁宗时期,有不少李家子弟作为墨务官任职,但是他们生产出来的墨已经不再是贡品了。

不过赵宋朝廷所有的圣旨和国书书写都一定是用的李廷珪墨。

相传李廷珪墨有【墨、香、省、坚、久】五大特点。

墨指的是李廷珪墨研磨出来的墨汁颜色非常黑、非常纯正,没有任何墨能和它比。

香是因为李廷珪墨中加入了麝香、龙脑和冰片等香料,书写的字迹经过百年时间经久不散,仍然能够闻到香味。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墨香这个词汇是用来吹牛的形容词,这是实实在在的描述事实,因为华夏古代的墨确实是香的。

大家之所以觉得墨汁的气味不好闻是因为我们穷,买的是几块钱一瓶的墨水,那玩意不臭死你才是奇了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