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缘也看到了克里斯蒂亚娜惊讶的表情,所以也没有继续卖关子。
“你没听错,是有三个小纰漏,不过这种小问题很隐蔽。
一般人甚至是眼力劲一般的专家都很难发现。
首先就是重量问题。
华夏古代书画用的宣纸可不是现代社会作业本或者书籍的那种普通纸张。
现代的普通纸张根本无法有效的进行书画,而且过不了几年就会老化且容易破损。
但是宣纸则不一样。
为了提高纸张的润墨性,使毛笔在纸张上书写作画的效果更好。
同时为了让书写完成的作品能长久的保存下去,兼具抗老化的功能。
宣纸的厚度被大大增加了,会比普通的纸厚得多,普通的书籍、作业本用纸一般是0.08毫米厚。
但是古代文人精心书写绘画用的宣纸厚度一般在0.3毫米左右,仅仅是厚度就相差4倍。
这个重量放在一幅几平方尺的书画成品上虽然重量占比不大。
但是接触这类东西多了或者是对重量敏感的人还是能清晰的感受到。
第二个就是字画在展开过程中的手感问题。
华夏的字画书写作画的部位叫画心。
在装裱的过程中会先用一层命纸和画心结合在一起,没有这层命纸的衬托。
这幅书画展示出来的效果也会差很多。
但是命纸和褙纸是需要牢牢贴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整幅书画才能够足够牢固。
可是现在命纸和褙纸之间还有一幅字画,在覆盖掩藏的过程中,工匠会尽力将这三层紧紧结合在一起。
但是为了不损伤到需要掩盖的真品,三者之间不可能不存在任何空隙。
所以如果在打开或者卷起字画的过程中有细心感受的话,也是有很大概率感触到其中的空隙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大家也都不会想着这方面的问题,毕竟捡漏的概率太低。
以至于很少有人是通过这个纰漏发现问题的。
第三个就是画心平整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