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大家人一起在二爷家开心的吃饭,曹家在整个杨家村,最开始表面上和一般贫民一样吃喝,靠着曹庆在村里给人写书信赚钱,其实暗地里偷偷的给家人加餐。
毕竟陌生的村子,没有亲族,财不露白,后面三个儿子长的高大威武,也慢慢的显露财力,生活质量在村子里是中上的,现在等第三代起来,越来越好。
家庭主要收入是曹文的月钱,和平时曹云、曹武去山上打猎的钱,另外家里还养有猪,羊,鸡。
曹逸想着为什么村里没人养兔子了,兔子繁衍挺快的,自己是不是可以养,增加家里的收入。
曹逸觉醒记忆之后明白,无论什么社会,都是权或者拳最大,在这个世界一定要有自己的军队,上学是为了什么,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有自己的力量,还好这个时代还可以考科举。
曹逸很憧憬这个世界的文化,想去看看这个世界,不知怎么心中就有一种意志,我来我见,我征服!
曹庆自从教曹逸学字后,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直言我乖孙儿有状元之才,所教之字所背之书,都能一遍准确读写,默写,天赋之高,叹为观止。
准备等什么时候乖孙去学堂学的差不多了就把祖宗留下的教给他,看看有没学武的天赋。
曹逸明白心中所想之后每天练习书法,锻炼身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把脑海里有的知识不断加强记忆,养成好习惯。
吃完晚餐后一大家都在客厅听下曹文在镇上所见所闻,听着最近哪个地方发水灾,哪个村出个秀才,镇上粮食最近降价了一点这些平时不知道的消息。
毕竟别人说的多半道听途说,自己家里人说的才有真实性。主要还是曹文,性格稳重,不乱说,头脑精明,不然怎么当镇上的酒楼掌柜,一直让东家很放心。
聊着聊着就到了曹逸身上,大家都说曹逸是家族的文曲星,让曹文好好帮谋划下去学堂哪个夫子下面入学好,镇上的学堂是以前本地举人老爷办学的,只要束修就可以入学。
曹文喝了口茶,缓缓说道:“这镇上学堂可不简单,有足足五位教书夫子,而且个个都是秀才出身。”
曹武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哟,这么厉害!那咱逸娃儿能在那读书,可真是他的福气。”
曹文接着说:“可不是嘛,这些夫子学问高,教起学生来也有一套,希望咱曹逸能跟着多学点东西,将来也能有出息。”
曹武连连点头:“是啊,但愿咱逸娃儿能争气,不辜负这好条件。”
曹文放下茶杯,兴致勃勃地说道:“这第一位夫子啊,姓王,教书多年,对学生要求颇高,诗词文章那是样样精通。”
曹武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那第二位呢?”
曹文接着说:“这第二位姓杨,为人随和,只要给束修就行,能把那些晦涩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第三位夫子姓张,擅长书法,教学严厉。”
“还有第四位?”曹武好奇地追问。
曹文笑了笑说:“这第四位夫子姓赵,算术方面是行家,教孩子们算账理财,很有一套。最后一位夫子姓李,今年才来学堂的,自身学问深厚,出口成章,还曾在府试中名列前茅,只是因家中变故未能继续考取更高的功名。但就凭他的才学在这镇上学堂里是极受敬重的。”
曹武不禁感叹道:“这可真是各有所长啊,咱曹逸能得他们教导,真是幸运。”
曹文粗略的介绍了一下几位秀才的基本情况,然后接着说道:“这样到时候让逸娃儿也去试试,即使不能成功,去长长见识也好。到时候我也会陪着他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