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湛跟在赵桓的身后,他知道父亲叫他出来自然是有事,可是赵桓没说,他也不会问。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把跟在身边的侍卫、太监甩的远远的。
赵桓今天之所以找赵湛,其实还是北伐上的事情,他已经决定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靖康四年,他将发起一场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战争,而这只是初步目标,还要根据战场上的进度来推算。
经过这两年的休整,宋军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再等上半年基本就可以了,但问题是没有统兵主帅,纵观整个大宋朝堂,有资格有能力的,也不过那么几个人。
文官方面,李纲虽然有资格,可是他没有能力,统领几万人防御还行,要是统帅几十万大军主动出击,他还无法服众。
至于其他的文官就算了,或许像孙傅这样的人,他们还有些胆识 但绝对无法统领大军。
而武将方面,种师道虽然有资格,可是他太老了,赵桓真怕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还是让他老老实实的在汴京待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他的。
除了种师道,赵桓心里的其他几个人选也都无法胜任,种师中有他哥压着,战绩不是那么明显,威望也不足,所以他排除在外。
宗泽虽然有些威望,可大多都是在河北路、河东路,西军是不会服他的,他这样的将领独领一路大军可以,但是总领全军就有些不够看了。
至于那些年轻将领,就更没有资格。虽然岳飞、韩世忠都是一代名将,可现在远远没到资格。
所以要是北伐这个统一总指挥还是要他来当,那么他就必须再一次御驾亲征。
而这次北伐,汴京总要留个主事的,无疑就是太子赵湛,等到赵桓真的走的时候,恐怕还要在这太子前面加上监国二字,不然怎么压得住底下的群臣。
等到明年赵桓出征的时候,赵湛也已经14岁了,基本可以撑起宋朝的半边天,不过赵桓还是有些不放心。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场谈话。
不知不觉间两人就来到了皇城的城墙上,从这里可以俯瞰城下大量的建筑和百姓。
赵桓俯瞰着下面的芸芸众生说道:“湛儿,知道为父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
赵湛思索几下说道:“爹爹是想让我看尽人间百态,身居高位者当站得高,看得远,方能看清世间疾苦,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魏征也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由此可见,民才是天下之根本,爹爹带我来这里,是想让我明白,我大宋的百姓还有一些挣扎在死亡线上,而这一切都是上位者的责任。”
“爹爹想以此激励我再创汉唐盛世,让大宋流传万世而不灭。”
赵湛一番话说下来,赵桓都懵了,没想到一个14岁的小孩竟看得如此通透,不对,还没到14岁。
可见赵湛的资质。
赵湛跟在赵桓的身后,他知道父亲叫他出来自然是有事,可是赵桓没说,他也不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