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乾顺,恐怕已经成为了西夏最具有能力的皇帝,毕竟是他在位时期,使得西夏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将西夏从即将被宋朝灭国的境遇给拖了出来。
为西夏成功续命百余年,可是如今,他却要成为亡国之君。不知其心里是如何想的。
至于金国为什么不救西夏?其实也很简单,金人要的是富庶的中原之地,而不是苦寒的黄土高原。
再说西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让西夏军消耗一波宋朝的兵马,何乐而不为呢?没必要自己上赶着替他西夏守国门。
至于什么唇亡齿寒,他们女真人从不信这个,他们只相信实力,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西夏没了,他们依旧可以灭了宋朝。
或许也就是这样的盲目自信,使得他们离灭亡的距离越来越近,或许是汉人的利剑,太久没有扎在他们的身上,使得他们忘记了疼痛。
既然金朝不出兵援助,西夏只能独自面对一切,西夏太子李仁爱和晋王李察哥只能领着主力部队应敌了。
一时之间,战争就此爆发,为了避免像之前一样无功而返,赵桓这次特地弄了两条后勤补给线,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时间很快来到了大军出征这天,其实真正从汴京城出发的宋军实际上不足一万人, 其他的十几万部队早已经集结在宋夏边境准备良久了。
毕竟这个计划赵桓早就批准了,不管是军队还是后勤,都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这也极大缩短了战争周期,只要领军的各路主将一到,大军立马就可以发兵。
一切的一切都在朝着射向的方向发展,“发兵。”
随着姚古的一声大吼,近万将士踏上了征程,相比于之前赵桓御驾亲征,抗击女真,这次显然规模更小,场面也没有之前那么宏大。
毕竟在绝大多数人心里面灭夏都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这一次站在朱雀城楼上的是太子赵湛,这样的场合还不需要赵桓这位皇帝亲自登临,有太子殿下就足够了。
毕竟,在封建社会的秩序里太子可以说是全天下第二大的人,能让他相送已经非常有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