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观音已有心拒绝,大圣这痴人说梦的荒唐请求。
左右的普贤菩萨却是略微后仰,含蓄地偷望了眼文殊。
文殊有感,但不作回应,目光仍是悬在智慧剑上。
之前,他言慧剑之下,只斩愚痴,非是假说。
智慧剑的特性便是摧毁种种无明烦恼,斩断一切障魔怨敌。
相应的,若是中剑者能从无明烦恼解脱出来,获得平静之心,就有部分生机。
方才消散的执念,虽然是顽固之念,却也属于平静款,因而逃过慧剑斩杀。
有这个榜样,文殊回想起来,那“分魂”最终通达事理,任由慧剑下落,有不再痴迷的可能。
那么,他的真灵很可能没有死绝。
默默感应下,不难发现智慧剑里留有大圣兄弟的少许真灵。
这种事情也不稀奇,很多生灵真就是临死前大彻大悟。
有了这点真灵,复活对方便成为可以商榷的事了。
文殊却在权衡利弊。
虽说用这个由头,应该能叫眼前的大圣听令。
但孙大圣的名声在前,“胁迫”的行径,他会安心服从?
偷蟠桃、夺御酒、盗仙丹。
真告诉大圣,他“兄弟”的复活之机在智慧剑里,恐怕是文殊今后多了一个偷剑的贼人吧。
可若是瞒着不说,当下好像又揭不过去。
毕竟大圣复活“兄弟”的态度,可谓相当“诚恳”。
拿着“兄弟”是好人,他答应的取经,自己才是闹天宫的坏人的说法。
就差说观音一行残害贤良,放纵奸邪了。
如此,复活“兄弟”是对方必求。
且人也不傻,不透露点恰当的底细,想轻轻的一句“取完经就复活他兄弟”,让对方先老实取经去,那真叫“痴人说梦”。
文殊思考片刻,便知必须说出来,让大圣尝到“甜头”,否则今日之事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