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归途 第十回 大年,接神

大红山轶事 青山翁 2767 字 1个月前

噢,这是一九七四年元月二十二日,我的家乡北方H城除夕夜最响亮的炮声,甲寅(虎)年就要开启了。

奥,或许是郑顺如愿点燃了那两颗驱狼都不舍得用的二踢脚。那日,他说,‘当我在H城点燃连长给的这两颗炮,我们D大队的家就和H城的家连在一起了,两个家就成一个家啦’。

是呵,虽然有时在D大队想H城的家,在H城想D大队的家,可是这两个家在我们心里已是同等定位了。已经融为一个家了。这两个家成了我们一生向往。怀念,难以忘怀的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站在红彤彤的灯笼下,望着北方的天空,几道星光划过,悄悄滑向了远的夜色中。噢,那是远方的天空,是我们家的天空。几道星光是连长点燃的二踢脚闪烁的光芒。他们,D大队的亲人也在迎接新年的到来。是沙木楞告诉D大队的亲人们,我们安全回来啦。星星点点是亲人们喜悦的容光。一道道光亮是我们与牧民们如同亲人般凝结的大爱情丝。

一个怀旧的感情在我心中悄然滋生,犹如初春的嫩芽,带着勃勃生机。今年的除夕夜,我渴望再次踏入班长陆进喜的家,与他,与那些曾一同度过青春岁月的同学们,共度这个充满传统色彩的夜晚。

夜幕如一位温婉的画家,轻轻挥洒着深邃的蓝,点缀以星辰点点,仿佛是苍穹遗落人间的梦,温柔地铺展在古老街道的每一块青石板上。岁月,这位静默的雕刻家,以其无形之手,在我们心田细细雕琢,留下一道道斑驳而深刻的痕迹,记录着过往的欢笑与泪水,成长与蜕变。又是一年除夕夜,寒风虽带着冬日的凛冽,却吹不散心中那份因久别重逢而愈发炽热的暖意。我们,一群曾并肩走过青涩校园岁月的学子,如今虽已各奔东西,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中奋力前行,但在这特别的夜晚,被一根名为“情谊”的无形之线紧紧相连,再次聚首于那既熟悉又略带几分陌生的灯火阑珊之处——班长家。

班长,一米八五的身影,总是那么引人注目。他不仅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和周贵并肩作战,更是许多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他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母亲是街道居委会的主任,父亲是政府食堂的炊事员,每当我们来到他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每一位来到家中的同学。

在他们家中,我们总能感受到那份特别的温暖。不足三十平方米的空间,却仿佛有着无尽的包容与关爱。每当除夕夜来临,这个小屋总会变得热闹非凡。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赶来,或坐或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尽管空间有限,但那份情谊却无限延伸,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爱与关怀。

当我走进这个熟悉的小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我看到那些热情洋溢的面孔,看到他们为了我而挤出的那一块地方。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空间,一个充满爱与回忆的乐园。还没等我和同学们打完招呼,郑顺,王鑫,赵枫,周贵,敖日新等陆续赶到,

“D大队这一伙,走到哪都能碰到,真有缘分”。敖日新嬉皮笑脸地说。

“什么一伙,碰到,缘分,来班长家熬年,多少年啦都这样,你叨叨什么,缘分,你不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是坐你们的车回来的。想牛逼,牛逼,想炫耀炫耀,不过你只是司机的徒儿”。王鑫冷嘲热讽地说。敖日新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洋洋得意地环视了着对大家说:“怎么没见唐玉萍?”大家如同没听到一般,没人回答。站在门边的班长说:

“同学们,三日不见,如隔三秋呵,真想呵。若不是这过年,你们是请也请不来,今天是我们毕业后,第一次相聚,这是我们的缘分呵。今天大家多谈谈离开学校感觉,上山下乡的情况,我们来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