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序走完之后,在朝廷朝会上,皇帝接见使臣,使臣献上国书、贡品等,之后,皇帝一般会赐宴、赏赐使臣。后续会安排使臣参观长安名胜,进行贸易洽谈。
但是,使臣要绝对听从唐朝朝廷采取的安全措施,使臣出入有禁军护送,还要限制活动范围。礼仪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着正式朝服,严格遵守朝会礼仪。在两国文书管理上,国书需经中书省审核,副本存档鸿胪寺。
皇帝李渊听闻小老弟李轨派来使臣,非常高兴,批准第二日在朝会上接见邓晓。
七月十六日,太极殿上,邓晓跪伏在地,双手高举漆盘,盘中盛着李轨亲笔书信,殿中群臣屏息凝神,大殿内静的连心跳声好像都能听到。黄门侍郎陈叔达上前双手拿取书信,转身沿殿中御道双手捧持,保持书信高于胸口,快步至御前交给内侍监(朝堂上的太监),内侍监接到书信后,双手举托书信,毕恭毕敬的呈献给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李渊。
李渊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写道:"皇从弟大凉皇帝臣李轨,谨拜表于大唐皇帝陛下:
“自隋失其鹿(鹿意指“天下”),天下鼎沸。轨承凉州父老推戴,不得已而称尊号,实为保境安民之计。今闻陛下已正大位,不胜欣忭。然凉州僻处西陲,与关中相隔千里,本不相扰。轨虽不才,亦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义。愿与陛下永结盟好,共保太平。
至于官爵之授,轨窃以为凉州百姓,皆隋之遗民;轨之帝号,亦隋之旧制。若遽改之,恐失民心。伏惟陛下明鉴。
谨遣尚书左丞邓晓,奉上西域良马十匹,美玉二十方,聊表寸心。伏愿陛下龙体康泰,国祚永昌。大凉皇帝臣李轨顿首再拜"
李渊读罢,脸色骤变。他猛地将信笺掷于地上,怒喝道:"好个李轨!既称臣,又妄自称皇帝,这是何意?!"
裴寂赶忙上前拾起书信,细看后进言道:"陛下,李轨此举,分明是阳奉阴违。既想与大唐修好,又不愿放弃帝号,实乃首鼠两端。"
萧瑀也道:"李轨以'皇从弟'自居,却又自称'大凉皇帝',这是要与我大唐平起平坐啊!"
李渊拍案而起:"来人!将邓晓押下,严加看管!传朕旨意,即刻商议讨伐李轨之策!"
殿中群臣面面相觑,皆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邓晓被侍卫押出殿外时,回头望了一眼地上的书信,心中暗叹:"主公啊主公,这一步棋,怕是走错了..."。
于是,之后便出现了本章开篇一幕,皇帝李渊欲联合吐谷浑之兵,攻打李轨。
前文中我们讲到过,隋大业年间,因吐谷浑国不服隋朝管理,时常滋扰隋朝边境,隋炀帝杨广曾在大业五年(609年)三月亲自征讨吐谷浑,经覆袁川之战和车我真山之战后,吐谷浑溃败,吐谷浑可汗伏允率领数千骑兵逃奔到党项。
伏允的儿子慕容顺当时作为质子(人质),尚在隋朝,杨广便立质子慕容顺为主,让他统领剩余的吐谷浑部众,但因为当时隋朝末年战乱纷起,慕容顺没有成功进入吐谷浑境内便返回隋朝朝廷。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炀帝后,慕容顺趁乱逃出江都,经淮南道北上历时三月抵达长安。李渊接受小杨侑禅位称帝后,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慕容顺主动投靠李渊,赐宅于长安永兴坊,唐朝朝廷给予其优厚待遇。
隋炀帝被杀后三个月,吐谷浑可汗伏允听到消息后,从党项地区出发,历时两月返回故地青海湖周边的湟水流域,其势力范围东至洮河,西达柴达木盆地,南抵黄河源,北接祁连山。其领地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原牧场广阔,控制着丝绸之路南道,扼守河西走廊要冲。吐谷浑伏允势力的回归,直接影响唐初西北局势,牵制了唐朝统一全国的经略。
此时,皇帝李渊因唐朝主力部队东征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无力西顾,便以慕容顺作为牵制吐谷浑的筹码,用于经略西北。
于是,李渊便派遣使者与伏允联合,让他攻打李轨,并答应把慕容顺送回吐谷浑。
使者持节西行,五十一岁的伏允可汗在伏俟城接见唐使。听闻可以迎回爱子,伏允激动得老泪纵横:"若能得顺儿归来,吐谷浑愿为大唐前驱!"当即点兵三万,直指凉州。
伏俟城位于青海湖西岸,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境内。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伏俟城在凉州西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400里。吐谷浑大军经湟水谷地西行,翻越祁连山,实际行军路程约600里。
因地形复杂,途经其他割据势力的领地,需绕行,到了四月,吐谷浑大军进入凉州李轨势力范围。伏允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做好防御,进行战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