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听得窦抗禀报,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仪仗队列。
《通典》有载,武德年间唐朝初建,尚未完全恢复隋大业卤簿需动用两万余人的规制,常以“三千骑精简卤簿”巡行,反映政权初建时的务实节俭之考量。李渊令诸子分掌仪仗要害,太子李建成执掌羽葆盖,秦王李世民统领鼓吹,小儿子李元吉控引金路,通过仪仗分工昭示权力结构。
《新唐书》评武德仪制: “高祖起兵间,虽采隋礼,然事多损益,务存军容。”这种“军礼杂糅”的仪仗风格,既是对隋朝浮华礼制的修正,也为后来《贞观礼》的制定奠定基础。李渊巡行仪仗的简朴与尚武,实为唐初“关中本位政策”在礼制领域的延伸。
李渊巡行仪仗绝非简单的排场展示,而是融合军事威慑、正统宣示与权力平衡的政治剧场,正如当今世界各国在重要节点举行的“阅兵”活动。当时唐朝皇帝所乘玉辂上的九龙华盖与周边护卫手中的马槊寒光,共同构成唐初“马上得天下,礼乐治江山”的统治密码。直至贞观年间,李世民完善卤簿制度时,仍保留其父“去隋奢靡,存周汉威仪”的核心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车驾行至周氏陂畔,二十年前在此埋锅造饭的狼烟早已散去,此刻连陂岸的芦苇都低垂着金穗,仿佛在叩拜这位重返故地的帝王。李渊忽然抬手止住随行的文武,命停辂,召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及随行重臣近前。
“此陂当年为朕屯兵之地,”李渊指着陂塘,语气感慨,看向窦抗,“武候卫大人,你可记得?”
窦抗拱手答道:“臣记得。那年冬月,陛下率军至此,粮草匮乏,窦氏族人连夜送来千石粟米,方解燃眉之急。”
李渊点头,目光转向李世民:“二郎,你当时尚幼,却已能骑马射箭,在此陂畔演练军阵”。
李世民微微一笑:“儿臣不敢忘。彼时父亲常言,关中乃王业之基,周氏陂更是龙兴之地。”
李建成闻言,眉头微蹙,旋即展颜笑道:“父亲今日巡幸,正是为昭示天下:我大唐已定鼎关中,四方来朝指日可待。”
李渊命人在陂畔设坛,以少牢之礼祭奠阵亡将士。太常卿奏《破阵乐》,乐声中,皇帝李渊亲执酒爵,洒于陂水。
“诸君英灵不远,”他朗声道,“朕必不负尔等血战之功,定使天下太平,万民安乐!”
祭毕,李渊登临陂畔高台,检阅左屯卫军演武。三千铁骑列阵陂前,马槊如林,呼声震天。李渊凝视军阵,心中豪情顿生:“有此雄师,何惧其余割据势力阻挡我唐朝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