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邓暠、罗艺归明主,窦建德势力扩张遭遏制

随后,罗艺下令为隋炀帝发丧,全军披麻戴孝,哀悼三日。他站在灵堂前,望着炀帝的灵位,心中悲愤交加:“陛下,臣虽无力回天,但绝不会与弑君贼子为伍!”

不久,窦建德和高开道也分别派使者前来招降罗艺。窦建德的使者恭敬地说道:“罗将军,我主窦建德仁义爱民,天下豪杰纷纷归附。将军若能加入,必得重用。”

高开道的使者也争着说道:“我主高开道雄才大略,正需将军这般人才共谋大业。”

罗艺冷笑一声,拍案而起:“窦建德、高开道,不过是草寇而已!我罗艺岂能与贼寇为伍?”

他转身对众将说道:“我听说唐公李渊已平定关中,人心所向。他才是我的真正的明君,我必将归顺于他。谁敢劝阻,立斩不赦!”

众将闻言,纷纷抱拳应道:“愿随将军,共投明主!”

恰在此时,抚慰大使张道源奉唐朝朝廷之命前来安抚山东地区,途经幽州。罗艺得知后,亲自出城迎接。两人相见,罗艺直言不讳地说道:“张大人,我已决心率幽州之地归顺唐朝,不知可否代为引荐?”

张道源笑道:“罗将军深明大义,实乃天下苍生之福!我定当禀明陛下,为将军请功。”

罗艺心中大定,当即上表归降,与自己占据的渔阳、上谷等郡一同归顺唐朝。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大喜,下诏任命罗艺继续为幽州总管,封为燕王,赐姓“李”,并赐以金银绸缎,以示嘉奖。

罗艺成为唐朝朝廷命官,他站在幽州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山川,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身对身旁的副将薛万均说道:“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唯有唐公李渊,方能平定四海,还百姓以太平。”

副将薛万均点头应道:“将军高瞻远瞩,我等愿誓死追随!”

此时,幽州的百姓得知罗艺归顺唐朝,纷纷欢呼雀跃。纷纷激动地称赞道:“罗大人英明,此举实乃明智之选!唐公仁德,天下归心,幽州百姓从此可享太平了!”

罗艺的归顺,不仅为唐朝增添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为天下百姓带来了希望。他的选择,展现了乱世中一位将领的智慧与担当。正如他所说:“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罗艺的归顺,正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为他自己和幽州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之后罗艺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协助唐朝平定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

可惜的是,后来罗艺因曾得罪过李世民,内心恐惧不安,最终图谋反叛。公元627年,罗艺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太宗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罗艺兵败后逃奔突厥,最终在宁州边界被其部下斩杀,首级被送到京师。这是后话,我们在后文再详细介绍。

当时,跟随罗艺共同归顺唐朝的还有副将薛万均及其弟薛万彻等七兄弟。

薛万均出身不详,卒于641年;薛万彻身不详,卒于653年,京兆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原籍敦煌。兄弟两人出身将门,父亲为隋朝名将、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他们另有兄弟三人(有学者考证,全部兄弟或为七人,但史上留下姓名的为五人),兄薛万述、薛万淑,弟薛万备,皆是隋末唐初身负显赫战功的将军。

薛家兄弟原籍敦煌,后迁徙至京兆咸阳。他们的父亲薛世雄在隋大业末年为涿郡太守。薛世雄(555年-617年),字世英,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是隋朝末年的一位着名将领。出身于河东大世族,其父薛回曾在北周任泾州刺史。薛世雄自幼性情凶狠好斗,喜欢与儿童玩耍打仗游戏,表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十七岁时,他随北周武帝讨伐北齐,以军功被授予帅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