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皇泰帝养虎不成反为患,王世充翻身做主人

城内费曜、田阇二位将军,见城门已失守,敌军如潮水般汹涌而入,毫不退缩,奋勇迎敌。他们在城门处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刀光剑影交错纵横,喊杀声震天动地。然毕竟寡不敌众,二位将军虽英勇无畏,却终未能取胜,无奈退回城中。

元文都见形势危急,决意亲自率领宿卫兵(宿卫兵是指在皇宫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员),欲从玄武门(洛阳宫城的正北门)出击,袭击王世充敌军后方,试图以此打乱敌人的进攻,扭转不利之局势。

可负责掌管钥匙的长秋监段瑜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称找不到钥匙,仿佛那钥匙在瞬间凭空消失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一耽搁,便是许久。

天渐破晓,曙光初现,局势愈发紧张。元文都心急如焚,又决然率领士兵从宫城东门出战迎敌。待他们返回乾阳殿时,却惊见王世充的兵卒如猛虎下山,已攻破东门,长驱直入,大军于宫中肆行驰骋,一片混乱。

见此情形,兵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惶惶如丧家之犬”,顾不得母亲和妻子儿女,慌不择路。他挥舞着手中的大斧,奋力砍开右掖门(右掖门是隋唐洛阳皇城南墙偏西之城门),之后狼狈不堪地一路西逃,奔赴长安投奔了唐朝。

此时的内史令卢楚,仍蜷缩藏匿在太官署(负责供应宫廷膳食的机构)中。然而,他终究未能躲过王世充党羽的搜捕。

很快,卢楚便被擒获,随后被押至兴教门(兴教门是唐东京洛阳紫微宫南门之一,初名兴教门,后改明德门)。王世充见到卢楚,眼中透露出无尽的冷酷与恨意,面露狰狞之色,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人对卢楚施以乱刀砍杀。

转瞬之间,鲜血飞溅,染红地面,洛阳七贵之一的卢楚就这样死于非命。

王世充的军队并未就此罢休,他们继续进犯紫微宫。

紫微宫,亦名紫微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隋唐洛阳城的宫城,也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和国家象征。它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前后沿用530余年,相继成为隋、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九朝的理政之所。

紫微城的建设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征调劳工170万人,仅用60日便建成,是世界上用工数量最多、建造速度最快的皇宫。武则天在位期间,对紫微城进行了大力增修,增建了万象神宫、通天浮屠等建筑,使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

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6倍,被誉为“万宫之宫”。它由四重隔城组成,拥有众多殿堂、台、馆,是唐代皇宫之最。紫微宫的命名体现了古代天文学与建筑学的结合,象征着天帝居所,人间皇帝自诩为天子,其居所应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紫微宫在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紫微大帝被认为是众星之主,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星辰运转、四时气候。紫微宫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文化的体现。

王世充的士兵攻进紫微宫后,宫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皇泰主杨侗惊恐万分,茫然无措,急忙命人搀扶着登上紫微观。

紫微观即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为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也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长137米,大于紫禁城午门(120米),两侧阙高120尺(约35.3米)。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最高等级。应天门的建筑形式对北宋汴梁的宣德门和明清北京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杨侗登上紫微观,怯怯的看着黑压压一片叛军,遥声问道:“汝等举兵,究竟所为何意?为何如此胆大妄为,罔顾君臣之义?”

王世充见势,急忙下马,拜伏在地,态度极为谦卑,言辞恳切地谢罪道:“臣有罪,元文都、卢楚等人,心怀叵测,妄图谋算。他们暗中勾结李密,妄图掌控朝廷大权,实欲让陛下陷入困境之中。臣恳请陛下诛杀元文都,以正朝廷之纲纪,臣愿受任何惩罚,甘之如饴。”

段达见状,心中暗自得意,迫不及待地命将军黄桃树将元文都押送过来。

元文都被押到皇泰主面前后,望向皇泰主,眼中满是不舍与无奈,缓缓说道:“臣今晨恐难逃此厄运,我死后,陛下如今亦恐难保全,恐难逃此乱臣之乱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泰主听闻此言,心中悲痛万分,不禁恸哭失声,却也无回天之力,救不得元文都。

乱兵押送元文都出了紫薇门,待他们行至兴教门时,元文都与卢楚一样被乱刀砍死。不仅如此,卢楚和元文都的子弟们亦未能逃过此劫,皆被诛杀殆尽,家族血脉就此断绝,那惨烈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