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郎唐奉义负责关闭城门,他早已与裴虔通串通好。当他来到城门前,看着那厚重的大门,心中有些不忍,但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富贵荣华,他深吸一口气,用力推动城门,将各个门栓都松开,任由大门虚掩着,没有上锁。
到了三更天,司马德戡在东城悄悄集合了数万人马。这些人马在黑暗中聚集,犹如一片沉默的海洋。司马德戡站在高处,望着眼前黑压压的队伍,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即将改变命运的兴奋。他一声令下,队伍中纷纷点燃火把,火光映照在众人脸上,那跳跃的火苗仿佛是他们心中欲望的象征。火光在黑暗中与城外隐隐相呼应。
小主,
隋炀帝杨广正在宫中休息,突然听到皇宫外面的喧闹声,心中一惊,赶忙起身。他走到窗前,远远看到东城方向的火光,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杨广大声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正在值守的裴虔通等人听到皇帝的询问,心中一紧。
裴虔通迅速定了定神,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可能是草料场失火了,外面的人一起去救火呢。”
他的声音尽量保持着平静,但内心却十分紧张,害怕被杨广识破谎言。
隋炀帝此时如笼中困兽,宫中与外界隔绝,值守之人又都是自己的心腹,他相信了裴虔通的话。
而此时,在宫城外,宇文智及和孟秉也已经集合了一千多人。
他们站在大街上,宇文智及目光阴鸷地看着周围的人,心中满是对权力的渴望。他率领千余人马行进至江都宫门处,正遇到负责警卫的虎贲冯普乐在此巡逻。
隋朝的虎贲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职务,主要负责保卫皇宫和皇帝的安全,类似于今日的中央警备团团长或卫戍区司令员。虎贲一词起源于《周礼》,最初是指负责执掌如老虎般勇猛的将士,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和出行时的护驾。在隋朝,虎贲被设置为虎贲郎将,属于正四品官职,下辖虎牙郎将六人,副郎将六人,主要负责宫门屯兵和皇宫的警卫工作。
宇文智及把目光投向冯普乐,严厉地说:“如今形势紧急,你若不想死,就按照我的吩咐,带领士兵分守大街小巷。”
冯普乐心中虽有犹豫,但在宇文智及的逼迫下,也只能照做。
燕王杨倓察觉到了宫中的异样,得知是军中暴动,他心急如焚。
燕王杨倓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长子,字仁安。他因聪明英俊,在炀帝之孙中最受偏爱,常置于身边。杨倓好读书,重儒学,每至母亲忌日,都终日呜咽流涕,隋炀帝听闻后愈发钟爱他。然而,在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前,杨倓察觉到情况有异,欲进宫面奏隋炀帝告变,但被守卫宫殿的人阻碍,奏闻不达,最终被宇文化及杀害,时年十六岁。
趁着夜幕掩护,燕王偷偷地溜到芳林门,芳林门位于江都宫的东侧,是江都宫的主要城门之一,芳林门旁边有条侧水窦。
侧水窦是古代城墙下开凿的水道,主要用于排水和防御,相当于今日城市中的排水管网。
这条侧水窦连接着江都宫芳林门与玄武门的水道。因担心在道路上遇到叛军,燕王顾不得排水道的狭小潮湿,附身在黑暗中艰难地爬行,心中不断祈祷着能够及时赶到宫内解救皇帝。
终于,燕王杨倓爬到了玄武门。他知道事情紧急,若是直接闯入必然会引起怀疑,于是他眼珠一转,想出一个计策。
他假装惊慌失措,敲打着玄武门,大声喊道:“宫内值守,我是孙儿杨倓,突然中风,命在旦夕,请允许我当面辞别陛下。”
燕王杨倓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
裴虔通等人在宫墙内听到喊声,心中一惊。但他们互相看了看,心中立马都有了决定。他们不想因为一个燕王而打乱计划,于是立即命亲信直接把杨倓抓住囚禁了起来。
三月十四日,天还未亮,黑暗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笼罩着大地。
司马德戡带领叛军来到玄武门,将部分骑兵交给裴虔通,让他带领这些人去替换江都宫门各门的卫士。
裴虔通带着几百骑兵从玄武门一路赶至成象殿。
成象殿是江都宫的正殿,位于江都宫的中轴线上,是宫中的主要礼仪和活动中心。
成象殿中静谧得让人害怕,守卫的士兵正在巡逻。突然看到一群不认识的兵将们披盔戴甲而入,心知不妙,守卫们大声呼喊有判贼。
裴虔通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深知此时必须要掌控局面。于是他不再犹豫,迅速命领所带士兵关闭各个城门,只打开东门。这些宫中守卫突然遭遇这样的变故,心中满是恐慌,自知寡不敌众,纷纷扔掉兵器从东门逃走了。
一时间,殿外一片混乱。
宫内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听到外面的动静,从殿内冲出,心中满是疑惑和愤怒。他看到裴虔通带领着数百全副武装的士兵前来,挡在殿门处,大声斥责道:“你们这是要兵变谋反啊,这是要诛九族的!”
独孤盛是独孤楷的弟弟,兄弟本姓李,随主君独孤信改姓独孤,隋炀帝即位后,独孤盛累迁至右屯卫将军,负责统领府兵与宿卫京城,是十二卫府之一。协助大将军总府事,领诸鹰扬府,是从三品官员。
独孤盛握紧了拳头,怒视殿前台阶下的裴虔通,眼睛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裴虔通看到独孤盛的反应,心中有些害怕,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地说:“事情已经这样了,不关将军您的事;将军您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独孤盛听后,气得浑身发抖。他大骂道:“老贼,你说的是什么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心中满是忠诚与正义,顾不上穿上铠甲,就和身边的十多个人拿起武器抵抗战斗。可是乱兵众多,他们最终寡不敌众,被乱兵杀死。
独孤盛英勇战死,倒在在血泊之中。独孤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勇行为和他对隋朝的忠诚,使他成为了隋朝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宫内千牛独孤开远发现有兵变,迅速带领着殿内的几百士兵来到玄武门。
千牛(千牛卫)的前身是“千牛备身”,起源于北魏时期,最初是皇帝身边负责皇帝安全的贴身侍卫,执掌皇帝的御用宝刀“千牛刀”。到了隋朝,千牛备身被整合到左右领左右府中,进一步专业化和系统化,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护卫力量,属于正六品官职,而千牛备身府的大将军和将军则属于从三品官员,显示了其在皇宫护卫中的重要地位。
独孤开远站在玄武门前,心中充满了希望,可是宫门早已被叛军从内锁死。他敲打着门,大声请求道:“兵器还都齐全,还能够打败贼人。陛下如果出来亲自指挥作战,人心自然就安定了;不然的话,灾祸现在就降临了。”
他的声音在门内回荡,然而却没有任何回应。
士兵们听到没有回应,心中的希望渐渐熄灭,开始慢慢散去。
叛军看到独孤开远的士兵都散了,只有他一人独自手握兵器站在那里妄图誓死抵抗,心中对他的勇敢和忠诚十分敬重,于是抓住他后,又偷偷放了他。
在这之前,皇帝为了防备意外情况,精心挑选了几百个矫健的官奴放在玄武门,称为给使。给使在隋朝主要是供人役使的人,可能涉及皇宫或官方的各种杂务服务,这里的给使相当于保安,不属于有编制的正式卫兵。
这些给使平日里与隋炀帝接触较多,备受皇帝优待,待遇十分优厚,隋炀帝甚至还把宫女赐给他们。
司宫魏氏深受隋炀帝信任,在宫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司宫,在隋朝是一个主管宫内事务的官职,主要由阉人充任,负责皇宫的日常管理和事务,如寝庙中的清扫、执烛等。
然而,司宫魏氏却被宇文化及等人拉拢。宇文化及等人许给她重利和未来的荣华富贵,她心中渐渐动摇。
在叛乱来临的这一天,魏氏趁着宫中的混乱,假传诏书让所有的给使都到外面去干一些杂活。这些给使们只能听从诏书,纷纷离开自己的岗位。所以,在这突发兵变的时候,没有一个皇帝身边的人在。
司马德戡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带领主力人马从玄武门攻入。
皇帝听闻马蹄嘈杂,呐喊阵阵,犹如沙场,已知有变,心中十分慌乱。他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还不想就这样放弃。他匆匆忙忙换了衣服,朝着西阁逃去。
西阁位于成象殿的西面不远处。
裴虔通和元礼带着判兵冲到西阁。魏氏看到他们前来,打开门让他们进去。
他们进入永巷后,四处寻找皇帝。
江都宫中的永巷,是古代皇宫内的一条狭长小巷,永巷一侧的建筑,其历史背景和功能经历了从宫女、嫔妃的居所到关押女性犯罪者的监狱的转变。
这些叛军的心中既有对皇帝的敬畏,又有着即将改朝换代的兴奋与紧张。他们一边走,一边互相交换着眼神,仿佛在告诉对方,就要成功了。
终于,他们看到了一个宫女,众人拦住她询问:“陛下在哪里?”
宫女看到这阵势,心中害怕,虽有犹豫,但还是指了指隋炀帝躲藏的地方。
校尉令狐行达拔刀径直向前,猛力推开西阁房门,大步迈了进去。
隋炀帝杨广看到令狐行达拿着刀冲进来,心中大惊。他靠着窗扉,身体微微颤抖,对令狐行达说:“你是想杀我吗?”
令狐行达看到皇帝惊恐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但他还是强装恭敬地回答道:“臣不敢,只是想护送陛下西行返回京城罢了。”
说完,他搀扶着腿脚发软的隋炀帝出了阁楼。
裴虔通以前是皇帝做晋王时的亲信之人,皇帝看到他,心中满是失望与不解。他看着裴虔通,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你不是我忠诚的老朋友吗!为什么要怨恨我而反叛呢?”
裴虔通听到皇帝的质问,心中有些愧疚,但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冷酷地回答说:“臣不敢反叛,只是将士们思念家乡,想要奉送陛下回京城罢了。”
隋炀帝听了他的话,心中苦笑。他知道这只是他们的借口罢了。他无奈地说:“朕正想回去,正是因为上江(长江上游)的运米船还没有到,所以耽搁至今,朕现在就和你们回去吧!”
裴虔通听了皇帝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但他还是极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知道,皇帝已经没有了反抗之力,现在他只需要看守好皇帝就好。于是他带领士兵紧紧地看守着皇帝,仿佛在看守着一只即将失去所有荣耀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