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唐王欲斩李靖,秦国公刀下救人喜获神将

韩擒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也体现了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向往。这一传说在隋唐系列的故事中广为流传,成为韩擒虎形象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国的神话人物形象。韩擒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对后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传递着善恶有报、正义必胜的深刻寓意。

韩擒虎生前经常与李靖讨论兵法,每次交谈都对李靖赞赏有加,认为李靖是唯一一个能与他深入讨论孙子、吴起兵法的人。韩擒虎作为隋朝名将,对李靖的军事才能评价极高,这种称赞体现了李靖在军事理论上有着极深的造诣。

杨素我们前文已介绍过,他生前曾指着自己的座位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意为李靖肯定能当上宰相)。”此外,杨素还评价李靖:“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这表明杨素不仅认为李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预见到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李靖能被这两位立下过赫赫战功、位高权重的老前辈夸奖和认可,可见其才兼文武、谋略超群,是出将入相的综合型人才。只可惜,隋炀帝杨广终非伯乐,没有一双慧眼能识贤良之才。 零零电子书

再说李世民进入殿中,力赞李靖是位难得的英才,对唐王劝说道:“父亲大人,韩擒虎、杨素两位老军事家相中的人,绝对不会错,如果能为唐王您所用,必将如虎添翼,立下大功,请父亲赦免李靖,封赐官衔吧。”

李渊听后,沉默良久,最后同意放过李靖,李世民亲自前往刑场给李靖解绑,李靖被召入李世民幕府,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成为历史中的传奇人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李渊为何没有爽快地答应放过李靖,后来的史学界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即源于李渊曾求助李靖搜集宝马却被拒绝的故事。这件事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记载:

李渊担任卫尉少卿之职时,是一个“掌旗”的,杨广经常当着群臣的面羞辱李渊,说他是“阿婆面”,对此,李渊虽然非常愤怒,但苦于面对的是皇帝,也只能忍气吞声。李渊的妻子窦氏就劝他,杨广爱好声色犬马,建议李渊投其所好,将他珍藏收集到的宝马良驹送给杨广,李渊听后照办,忍痛割爱将好不容易搜集到的多匹宝马良驹送给杨广,果然缓解了二人的关系。

李渊那时还是个普通官员,资源有限,他找到当时掌管车乘、牧马,担任驾部员外郎的李靖,希望他能帮帮自己,找些宝马,但没想到李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李渊此次捉住李靖,想到其以前一点都不讲情面,非常气恼,所以,想要借此机会杀掉李靖。

笔者认为,以李渊的帝王胸怀和他谦虚待人的品质来看,虽然求人被拒可能会让他心中稍感不悦,但不太可能因此而记恨几十年,更不至于想要置人于死地,何况自己脚跟尚未站稳,正是用人之际,怎会忍心杀死李靖这样难得的人才呢?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被后人尊称为“大唐第一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图画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双全。他曾对父亲表示,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追求富贵,而非仅是读书。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随李孝恭(唐朝初期的杰出将领和宗室成员)平定江陵,击败萧铣,为唐朝统一南方立下汗马功劳。

贞观三年(629年),李靖以定襄道行军总管身份,率领三千骑兵夜袭定襄,大败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为唐朝开拓北部边疆。贞观九年(635年),李靖再次挂帅,西征吐谷浑,大获全胜,为唐朝巩固西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