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报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是唐代最早的志怪小说集之一。此书在中国长期亡佚,但在日本高山寺藏有唐钞卷子本,后由杨守敬辑录佚文,分为六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观看,此书中可以窥见唐代社会对于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接受程度,以及佛教文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公元617年9月18日,李渊在稳固好后方基地后,开始发布下一步行动指令。他一方面派遣进驻永丰仓的李建成带领刘文静、王长谐等数万人马,继续驻守潼关方向,再从永丰仓拔出五千精锐,防备河东和东都方向的隋军。另一方面,李渊派遣二儿子李世民和刘弘基等将领,率领数万人马向渭水以北攻击前进,计划切断长安北面外围支援。这左右两路军队的总目标就是扫清长安外围,为唐军包围长安做出战略准备。
眼瞅着长安城是保不住了,关中的有识之士、贵族等也开始纷纷向李渊投效。《资治通鉴》中记载,李渊给足了这帮文士老爷们的面子,全都是礼而用之。这群人里就有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隋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等人。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出身于显赫的长孙氏家族,与文德皇后同母。他是唐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和贡献对唐朝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宰相、外戚,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等,主持修订《唐律疏议》。
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帮助李世民成功夺取皇位,后在立储之争中,长孙无忌坚定地支持高宗李治,并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成功地将李治推上了皇位,为后来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长孙无忌在晚年遭到许敬宗的诬陷,被削去爵位并流放至黔州,最终在流放途中自缢身亡。
于志宁,字仲谧,今陕西高陵人。出身于显赫的于氏家族,与文德皇后同母,是唐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学者。隋朝授冠氏县令,李渊自晋阳起兵将入关中时,率众归顺,后投身秦王李世民麾下,担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后升任侍中,加封光禄大夫、燕国公,拜为宰相,监修国史。他着有《于志宁集》四十卷、《谏苑》二十卷,并参与修撰《律疏》《大唐仪礼》《周易正义》《留本司行格》等,对唐朝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于志宁在唐高宗时期因未明确表态支持废后之事,被贬为荣州刺史,后改任华州刺史,最终以华州刺史之职致仕,665年病逝,享年七十八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颜师古,本名籀,字师古,是唐朝时期的着名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他出身儒学世家,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颜思鲁之子。颜师古在隋朝时曾任安养县(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县尉,唐朝建立后,历任中书舍人、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职,最终因病去世,享年65岁,谥号“戴”。颜师古的《汉书注》是他在史学上的重要成就,对后世的《汉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师古在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方面有深入研究,着有《匡谬正俗》《封禅仪注书》等作品。颜师古晚年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专心研究学问。他因仕途不顺而感到沮丧,但这并未阻止他在学术上的追求。颜师古的一生充满了对学术的热爱和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使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渊对前来投奔之人一一封了官职,这时,有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下属县市)驿卒来见李渊,呈上书信。
李渊刚看了一眼,就把柴绍喊来,笑着说道:“我的女儿真是智勇双全,巾帼不让须眉啊。”
说完将书信递给女婿,柴绍看后,也是非常高兴。李渊说道:“你快去挑选轻骑快马,带人去把我女儿接过来吧。”
前章我们讲过,李渊的三女儿(李氏,即平阳公主)是柴绍的妻子。李渊与李世民在晋阳城筹备起兵义时,柴绍接到二舅哥李世民的密信,让他赶快到晋阳会合。他出发后,妻子李氏可没闲着。她听说父亲李渊起义后,立即回到自己陪嫁的庄园,变卖了家产,隐藏身份,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自掏腰包赈济灾民,借此机会,将所有钱财用于招募士兵,很快就聚集起六百余人的队伍。
李氏从小熟读兵书,深谙谋略。她听说长安的一个大富商何潘仁因钱财货物被隋朝军队拉走充公,投告无门,一怒之下携裹了一群胡商举起大旗造反。他手下已发展有数万人,也曾打败过隋兵。
小主,
这位“李公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摸透了何潘仁的商人本质,于是就交代家中亲信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最初拒绝归降,但在马三宝的劝说下,考虑到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利益,最终决定归附李氏。何潘仁的加入,迅速增强了李氏的军事实力,成功收编了数万人规模的军队。
随后,李氏显露女儿身,起兵响应父亲李渊,并陆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等多支义军,而且还广招女兵。
李仲文,本名李仲威,出身于唐朝宗室,他的父亲是真乡郡公李衍,祖父是隋朝的赵国公李弼。李仲文在隋末改名夺祸,隐匿在盗贼当中,后成为头领,加入李氏的军队后,他因屡次击败刘武周的入侵,战功赫赫。唐军攻打王世充时,关中空虚,李仲文被指控与突厥通谋,意图袭击长安。唐高祖李渊因此派裴寂、陈叔达和萧瑀对其进行严刑审问,最终处死了李仲文。
向善志原本是一位义军首领,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地方影响力。在隋末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在关中地区活动,寻求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后来听说李渊之女李氏起义,被李氏的才智和诚意所吸引,决定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靠李氏。向善志在李氏的麾下,参与了多场对隋军的战斗,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部队成为李氏娘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氏的领导下,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李氏治军严明,禁止士兵侵犯百姓,因此深得民心,前来投奔她的人越来越多,李氏带领队伍攻下了盩厔(今作周至,是陕西省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县)、武功(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方向)等县,她的军队迅速发展到七万多人,其中军中女兵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被称为“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