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书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

第27章 李密、王世充鹬蚌相争对峙洛阳城,李渊誓师兵起乾阳门

王世充进入东都后,稍作休整,仅过三日便点精兵两万,汇于校场,王世充对着将士们高声喊话道:“此次前往东都,乃是为了保我大隋江山社稷,尔等当奋勇作战,不可有丝毫懈怠!”。

之后王世充率领两万人马,浩浩荡荡向着回洛仓方向出征了。行至洛北,便遇到已做好战斗准备的李密的军队。

乐读书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世充军队率先发起攻击。王世充一马当先,挥舞着长枪,大喊:“将士们,今日定要冲破敌阵!活捉李密!”

霎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

然而,李密的军队早有防备,防守极为严密。那些训练有素的瓦岗军士兵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如同铜墙铁壁。王世充的攻击一次次被抵挡回来,每一次冲锋都伤亡惨重的。

王世充心中暗恨:“这李密竟如此难以对付,可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最终,随军败下阵来,王世允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的撤回东都城中。

王世充的军队未能突破李密的防线,在攻击中遭受了损失,最终未能改变东都的战局。

晋阳城的李渊得到探马传来的消息,得知了李密与东都洛阳的隋军正在对峙,目前不会对太原唐军大本营造成威胁。于是,未等出使西域筹借骑兵的刘文静回来,便召集文官武将齐聚大将军府,商定出兵关中之事。

李渊威严地端坐在大堂之上,他那犀利而又透着雄心的目光缓缓扫过堂下的众将官。此时的大堂内,气氛庄重而又充满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只听李渊铿锵有力地讲道:“如今这天下局势,于我等甚是有利。关中,那是一块绝佳之地,沃野千里,山河险要,物阜民丰。若能一举夺得此地,凭借其地理和物产之优势,大业必定可图。这天下,如今已乱,百姓苦于战乱久矣,我等兴兵,当以顺应天命,拯救苍生为己任。”

李渊的声音中充满了壮志豪情,也让众将心中燃起炽热的希望之火。众将官听闻,皆纷纷称是,低声议论间满是兴奋与期待。

长史裴寂上前一步,恭敬地站出进言道:“主公,当下之势,李密正与王世充在东都等地周旋,确实是无暇顾及我们。然而,兵者,大事也。出兵之事仍需谨慎为之。小人斗胆一问,那粮草辎重是否已准备周全?毕竟行军打仗,粮草乃重中之重,若粮草不济,纵使将士们英勇无畏,恐也难以持久作战。”

李渊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自信:“裴长史所言极是。我这几日已命人加紧筹备,各项物资皆在有序收集调配之中,不日即可筹备完毕。此次出兵,当秉持速战速决之策。关中虽好,但若是久拖不决,恐生变数。”

这时,李世民出列,恭敬地抱拳行礼后说道:“父亲,孩儿以为,我们此次起兵,应出师有名,方能得民心,聚人心。如今我们可对外宣称隋炀帝昏庸暴政,滥杀无辜,祸国殃民,我们行义军,目的是立代王杨侑为帝。而且杨侑年幼懵懂,我等可奉他之名,行大义之事。”

一旁的温大雅紧接着说道:“敦煌公所言极是。立杨侑为帝,一来可借皇室正统之名,堵住那些妄议我等起兵为逆贼之人的嘴;二来也可让我们师出有名,对招揽人才和安抚各地士族有着莫大的好处。”

李渊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说道:“世民、大雅,你们考虑得甚是周全。朕也有此想法。杨侑虽幼,但为帝号,可名正言顺地统领天下。我等既奉他之名,便要尽心辅佐,待大局已定,再做他论。”

李渊站起身来,望着众将官坚定的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我等且尽快筹备起兵之事,待一切准备就绪,便向着关中进发。各将领需整肃军备,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将官齐声高呼:“大将军英明,我等愿为大将军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震耳的声音在大堂中回荡,仿佛已经奏响了迈向胜利的序曲。

公元617年七月十三日,李渊郑重地任命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元吉担任镇北将军以及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後事悉以委之。

此时的李元吉年仅十四周岁,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眼中闪烁着坚毅和自信的光芒。他深知这份任命所承载的责任重大,内心也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面对父亲的信任与重托,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表示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望。

李渊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心中满是欣慰与期许。随后,李渊详细地向李元吉交代了各项事务及注意事项,从军事布防到民生治理,无一不涵盖其中。为了辅助李元吉,李渊还委派了窦诞和宇文歆两人留守晋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