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李渊通过这场战役稳定了后方局势,为当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他注重恢复当地农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也为其日后起兵反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李渊首战即胜,甚是高兴,可是,他却不能忘乎所以,不能得意忘形。因为,他心中自知,此次被隋炀帝任命为河东抚慰大使,也只是为了在危急时刻救个场,指望成为杨广的亲信,让杨广放下对自己的戒备,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认为,此次隋炀帝委以李渊重任,结合当时两人微妙的关系,杨广如此安排,想必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想要试探一下李渊目前的实力。前段时间李渊不是已经“病入膏肓”了吗,现在突然委以重任,看看李渊如何将这场“装病”的戏继续演下去。若战胜,你我各自安好,该利用还利用;若战败,估计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古代败军之将是要被严肃追责的,以隋炀帝杨广的性格,趁机杀了李渊也不为过。
二是想借机考验一下李渊的忠心。通过赋予其手握兵权的重要岗位,主动送给李渊一个拥兵自重的机会,挖个大坑,看李渊会不会露出隐藏已久的狐狸尾巴,跳进坑里去。若其有跟风叛乱的苗头,这无疑将会成为除掉李渊的绝佳时机。
三是通过李渊此次被任命的岗位和职责来分析。经查证史料,河东抚慰大使这一职位并非一直存在,而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需要而设立的临时性官职。在隋朝灭亡后,这一职位也随之消失。李渊此时担任的河东抚慰大使,便是隋朝政府临时设立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河东地区(今山西省一带)的安抚、治理和军事防务工作。这个职位通常由位高权重的将领或官员担任,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隋炀帝杨广的手段在此时可见一斑,不管李渊胜与不胜,都难逃其掌控,只要形势有变,杨广自是可以轻松拿捏,立即取消河东抚慰大使这一职位,让李渊重新回到解放前。
根据历史记载,在攻打母端儿(毋端儿)的战役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有哪些将士跟随他出战,李渊亲自带领十余骑冲锋陷阵,然而,正是这股精悍的力量,在李渊的率领下,取得了对母端儿起义军的决定性胜利。
另一方面,我们从此次军事行动和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推测,李渊受皇帝旨意来此担任河东抚慰大使,当地隋军将领或地方势力多少会给点面子,派出兵马以示支持。
但当时正值隋末,乱局之下的隋朝军队并不团结,各怀心思,若没有太大的利益,也只会在一旁助阵。何况杨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