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人所言,有一定道理。”刘禅微微颔首,又道:“但这些只是表面原因,朕想说的是,一个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只此一项。”
“请陛下赐教。”
“说得通俗一些,那就是得看国家有没有“钱”,国若无财,天下必将大乱!”
听到这话,赵云再度凝眉,深入思考。
刘禅见赵云拧着眉头,心中微微一叹,语气不觉放缓,娓娓道来:
“四叔,朕给你举几个例子,昔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秦国将士虎狼之师,战斗力堪称史无前例之强盛。”
“如此强大的秦国,却二世而亡,这是为何?世人总道秦朝灭亡,乃后主胡亥昏庸无能,又有赵高这样的奸佞祸乱朝堂。诚然,这些因素确有影响,但绝非根本。”
话落,诸葛亮手中羽扇停顿,看着刘禅,眼中难掩一丝惊诧。
刘禅站起身,又接着说道:“秦始皇称帝后,大兴土木。修建秦始皇陵、长城、阿房宫,这每一项工程都耗资巨大,单说骊山陵墓,动用徭役便近百万之众。”
“与此同时,秦始皇又北征匈奴,南征百越,常年征战,军费开支犹如无底黑洞,完全不考虑国力民生。”
“除以上种种外,秦皇又不重视发展国家“生产力”,财政入不敷出,完全不考虑国家生产力几何,滥造“秦半两”……”
“《史记》有载:秦米至石千钱。如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怨沸腾,岂有不反之理?”
“在朕看来,秦始皇在位时,国家灭亡的种子便已种下。即便胡亥不继位,换成其他人,秦国衰败的命运也难以改变。”
说到这里,刘禅忽然想起来后世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朱棣二人的丰功伟绩,因何能达到?
说白了也是在短时间内透支了国家的未来。
在此二帝之后,明仁宗、明宣宗二帝,究其一生才勉勉强强把祖上欠下的“债”,给平了。
谁曾想国家刚有好转,大明又出了个“叫门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