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中,人类为了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工作机会,在心底暗自与他人较量,这种对自身发展的谋划亦是私心的体现。
哪怕是被世人敬仰、奉为道德楷模的圣人,也无法彻底挣脱私心的束缚。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儒家学说,这固然是为了天下苍生,可从另一个角度看,何尝不是希望自己的思想得以传承,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何况,郝仁真的那么善良,在自己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一次一次的帮助别人,那他也不应该用原身的钱,一个明明可以过得很好的姑娘,就因为和他谈恋爱,就应该无条件为他付出吗?
他对陌生人无底线付,在白晒看来都是通过牺牲女友利益满足 "救世主" 幻想。
“万一他们真的有难处呢"这句话,就是在放屁,白晒就不信他看不出来这些很多人都是骗子,无非就是郝仁用虚构的他人苦难合理化自己是"施恩者" 身份,然后又利用这个身份,获取道德优越感。
从而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原身进行道德PUA,一旦原身提出抗议,他就会说“我都是好心”来模糊事实,让原身都觉得自己是不够大度了。
最后将自己塑造成 "被误解的圣人",迫使原身陷入 "不原谅就是刻薄" 的愧疚循环。
这就是为什么原身至死都觉得这个郝仁,是真的‘好人’的原因。
接收完原身的记忆,也没过多久,现在这具身体浑身都在痛,白晒不想浪费自己的神力治疗,这个郝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