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挺佩服清朝的,既佩服它的腐败速度,又佩服它的灵活身段。
清朝告诉了胡亥,如果吏治腐败,不管你的制度建的多么花里胡哨,都会迅速败亡。如果没有外部势力干涉,清朝完全有可能死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它活不下来的。
在列强发现汉人政权拒绝卖国后,通过军事干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等手段持续削弱天国政权,终于等来了它的内部爆炸,然后就完犊子了。
人,才是一切。
但有效的制度,可以极大地降低社会成本,这也是事实。
清朝通过掷签制度将影响力深入西藏,通过会盟手段将蒙古地区捆在一起,通过建立特权阶级——八旗,极大地强化了皇权,如此种种,均显示了清政府政治手腕的灵活多变。
胡亥,想要学习的正是他的后者,多变的政治手段。
在与孟凡商议之后,皇帝下达了命令,闽中五侯爵,一人出丁二百,要族中最骁勇善战的勇士,上京服役,建立背嵬军。
另外几个地方则开始探查和沟通,将特别远,短时间内无法渗透的地方,化为土司制度,以待将来。
例如后世的云贵地区、两广地区,目前低成本统治模式应当是交叉着来,秦人统治平原,山地和杂碎的土地则委托给原本的族群统领。
新帝仁慈,是时候消弭仇恨了。
背嵬,最初应当是出自党项部落(后建立西夏政权),从唐朝后期就已经出现,是勇士、亲随的意思,原本用来指代党项头人的亲信,以及部落勇士。
后面在长期的交战中,中原也开始用这个词,应该是音译,直接拿过来用了。因为与西夏对战的是宋朝西北军,所以西军和它们的旧部,有了用这个词的习惯,然后由韩世忠、岳飞等人将它发扬光大。
民族英雄岳飞的背嵬军更是载入史册,成为了精锐和亲随的代言词。
胡亥也是如此打算的,这些人出自蛮族,能吃苦,敢卖命,只要稍微训练,便是敢打敢拼的汉子。披上甲胄,拿好长矛,又是一支直属部队。
天子部曲,背嵬军团。
————————
秋收时节,农民正在繁忙,胡亥同样事情很多。
他派出了一系列郎官,加刺史头衔,去地方上充当他的耳目,监督市场货币、度量衡与车马是否合辙的问题,胡亥在权力稳固之后,决定进一步巩固秦始皇时期取得的成果。
在他努力推进这些东西的时候,拖后腿的来了。
“陛下,五经博士,大儒齐通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