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背刺

看见一营弟兄们撤下来的时候,胡连胜几个人还在指指点点,但随着二营也撤了下来,连长们开始感到情况异常,连忙跑来问营长。

张秉升并没有得到更多情报,但两世的从军经历,也让他变得很是敏感。

首先佩服的是团长,形势那么好的时候,居然还想着退路。

现在可不就用上了吗?

当然,谁也不想走这条退路。但战争就是这样,有时候是康庄大道任凭你高歌猛进,有时候却又异峰突起马上就山穷水尽。

战争迷雾,谁能说得清迷雾后面隐藏着什么?是寂静的山林淙淙的小溪,还是千军万马突然呼啸杀出?

当连长们前来询问局势的时候,张秉升是可以把他们赶回部队的,但他没有这样做。

尽可能分析一下:“我估计,可能是师长对兵力的部署,还要做新的调整。总之,弟兄们放心,这场会战,那是最高统帅部定下来的,绝对的大胜仗。这个时候,你们可是要掌握好部队,不要出乱子。就算这一仗咱们捞不着建功立业,但大胜之后,咱们攻打仁安羌的功劳,肯定也要一起表彰的。”

说完之后才让连长们返回部队。

有了这个乐观的基调,才能保证下一步,就算部队继续撤退,三营的军心、士气也不会低落。

看着连长们离开的背影,张秉升头脑里在进行着自己的分析。

这场会战的关键,就是拿下501和510高地。现在把一、二营撤了下来,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征兆:高地不打了,会战取消了!

难道是,鬼子反包抄了远征军的退路?

好像不大像。

远征军的后面就是曼德勒,曼德勒再向北就是中国的云南,这些地区,没听说有鬼子的大部队。

要不然,就是中国战场吃紧,要把我们调回国?

这种可能性最大。

张秉升吐掉嘴里的草梗,站起身来。

回国也不错,这帮英国佬,真不是个好帮手。就像张琦生前总结的那样,有功劳就争着上,有困难就躺下摆烂。

还不如回国,打我们自己的抗日战争呢。

张秉升毕竟只是个营长,他根本想象不到,这场会战真正流产的原因,竟然是英印军再次逃跑了。

所谓英印军攻击日军宇都宫联队左翼的计划,从头到尾都只是在书面上。

斯考特将军就向斯利姆将军叫苦,说缅甸糟糕的道路交通,完全不符合英印军的重装备武器的最低的机动要求,根本不能展开英印军的坦克和炮火。

必须要撤退到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