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枭记得最多再过两年,也就是1956年。
那个时候随着公私合营厂子越来越多,再加上很多工厂都在扩招,这让1956年仅前三个季,职工人数就增长了225万。
这也给城市的住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要不是之后限制了人口流动,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粮食短缺,大量人员无房可住、无家可归的情况。
到时候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那个时候想要跳出农村,只有两条路,一就是上学,考上中专或者大学,到时候就会包分配。
第二条路就是当兵了,立了功提了干,然后回来拿一个工作的名额。
而听到李枭的讲述。
李家哥几个相互看了看,想了想李大哥道:“改天我们找爷爷、奶奶他们说说,房子可是大事,如果真如小枭所说,越早越好。”。
闻言其余人也都点了点头。
毕竟那可是一套房,关乎着未来一家的生活。
“那小枭我们呢?你说我们要不要也找个厂子去上班,到时候也能分配一套房。”,这个时候李六哥道。
李枭回忆了一下,现在还没有公私合营,丰泽园的三灶师傅的工资在四五十左右,不过等到以后公私合营后,这个工资会往下调一下。
只有三四十,和工厂的七级厨师差不多。
只不过在饭店干活,手艺比较锻炼上去,也好考核,但李枭记得,等到那个特殊时期,一些大饭店的厨师可就但没了。
很多都被“扫地出门”,没有办法只能去做烙大饼、蒸窝头的工作,直到1970年之后,这才有所改变,受了好几年的罪。
“哥,那你们想进厂吗?要是进厂的话以你们现在的手艺,七级厨师应该能评的上,到时候在外出给其他人做做酒席,加起来一个月应该也能赚五六十,如果再能当个班长,还能涨五块,不过进厂也有坏处……”。
于是李枭就把刚刚的个坏处又给五哥、六哥讲了一遍。
听李枭这么说,李六哥沉默了一会道:“如果可以的话,我打算进厂,我天赋有限,按照我师傅说,再怎么练最多也就是二灶师傅的水平,想要达到大灶师傅的水平,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