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攻略大隅(一)

八马城开府建衙的方略一经公布,犹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震惊了四面八方。在沣原东部,距离八马城不到 300 里的丘平县,听闻此消息后,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八马城,表达了归附的意愿。

丘平县长期以来深受八马城蒙古骑兵的侵扰,苦不堪言。这些胡人残暴无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丘平县的县令却能以大义为重,团结辖下的民众,奋起抵抗蒙古骑兵的侵略。

可惜的是,自胡人占据八马城的两年时间里,丘平县的成年男丁几乎都被征调去打仗,人口锐减,县内一片凋敝。如今,听说项羽横空出世,以雷霆之势横扫四方敌人,丘平县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毫不犹豫,也不再矜持,果断地选择投入项羽的怀抱,寻求庇护。

然而,与丘平县的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沣原地区西面山区的新阳县却显得有些异常。在蒙古人被驱逐之后,新阳县似乎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想法。这段时间以来,新阳县的活动异常频繁,侦骑四处出没,甚至还出现了小股部队与八马城的巡骑发生小规模冲突的情况。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侦探行动,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新阳县竟然已经被明教所占领!而这个明教,正是那个声名远扬的明教,其现任负责人更是明教第八代教主方腊手下的得力大将方杰。

不仅如此,在第三十一代教主石元和白眉鹰王殷天正于交河兵败之后,他们也率领着残兵败将撤退到了新阳县,准备在此地进行休整。这无疑给原本就局势紧张的楚南领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再看南方战线,自从石达开和卓不凡分别成功招降了蒋家镇和大罗镇之后,东南战线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项羽迅速做出决策,通过飞鸽传书下达命令,要求石达开和卓不凡二人在当地就地抽调蒋家镇和大罗镇的精锐部队,沿着大罗江南岸向西挺进,一举扫平大隅县的南部区域,同时配合曹刿攻略大隅县。

而在大罗镇的西面,距离不足二百里之处,有一座规模与大罗镇旗鼓相当的大镇——田墚镇。这座田墚镇同样坐落在大罗江南岸的冲积平原之上,地势平坦如砥,土地肥沃异常,宛如一片广袤无垠的金色海洋,是大隅县周边地区极为难得的产粮宝地。

在过去的日子里,大罗镇和田墚镇分别位于大隅县的东西两侧,中间隔着一条河流,彼此遥遥相望。有趣的是,大罗镇距离大隅县城实际上比田墚镇更近几十里地。

然而,由于大罗镇的罗家众将实力异常强大,大隅县根本无法派遣大量的兵力前去围剿大罗镇。毕竟,大隅县总共只有六千名正规军,不可能全部都调出来。而且,就算只派出一部分兵力,面对由三千多名大将率领的大罗镇兵马,胜算也是微乎其微。

因此,大隅县虽然对大罗镇有所压制,但也无法彻底消灭它。这种僵持的局面使得大罗镇一直不敢放开手脚去冲击县级行政区,就这样一直被拖住,最终导致大罗镇内部产生分裂。

从整体战略上来看,大隅县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会突然冒出一个项羽这样的变数。项羽在短时间内迅速整合了大隅县北部的区域,不仅如此,他还以惊人的速度攻略四方,这让大隅县完全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

大隅县在原世界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一个工贸强县,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这个县位于青云山脉南麓,大罗江北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大罗江的河运十分发达,为大隅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此外,大罗江冲击平原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得这里的农业繁荣昌盛。广袤的良田沃野,孕育出了丰富的农产品,让大隅县的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而青云山更是大隅县的一大宝藏,山中盛产硅灰石,这为大隅县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万人规模的水泥厂在这里崛起,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硅灰石,青云山中还有丰富的林木资源、珍贵的药材以及优质的矿泉水等产业。这些产业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大隅县多元化的经济格局,使得大隅县的小日子过得异常滋润。

令人惊讶的是,大隅县的县令竟然是后世一位从大隅走出去的老领导——林九峰。这位老领导在退休前担任北安郡分管农业的副郡首,他的能力和经验无疑是大隅县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