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落地之前,总有人想掀桌子

10月29日,中秧机关南楼政策机制司会议室。

会议室里,只有七个人在场。

桌面上摆着一份标注“紧急收录”的地方来函,抬头写着:

《关于将星城市政策模型纳入制度设计平台的建议意见》

文件由潇湘省委转报,附有中秧调研组的考察纪要——一份写得极其克制但分量十足的“建议进入下一阶段”的官方措辞。

主持会议的是中央政策机制司副司长高文启,资深建制派,凡事谨慎。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

“这是我们第一次,收到一份由地级市直接递交的制度级提案。”

“它不是反映问题,也不是争取扶持,它是在说——他们认为自己走通了一套模型,想让中央来验证。”

众人沉默。

一名人事部联络局干部翻阅材料,语气罕见地中立:“这是一种挑衅。”

高文启笑了笑:“不,是一种申请。”

“只是这份申请的语气,比我们习惯的强了点。”

他翻到李一凡的批示页:

“不是求批,是递交。”

“不是要机会,是提供路径。”

“不是争指标,是要求进入——制度写作组。”

所有人都看向那页纸,表情微妙。

会议最后决定:将星城市建议交由政策机制第二讨论组启动前期研讨,并同时要求中组部联动调研组,建立“地方治理制度路径模板观察库”。

这意味着,星城市的名字——第一次以制度建议提供方的身份,列入国家治理内部数据库。

消息传回星城时,是凌晨四点。

赵斌第一时间拿到反馈短信,将内容截图发给李一凡。

屏幕上只有十六个字:

【材料已收,机制组建议启动并行论证。】

李一凡看完,不置可否。

他站在窗口,俯瞰城市灯火,眼中无喜无悲。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攻防,才刚露出火光。

与此同时,潇湘省政法委系统悄然动作。

省委政法委信息科下发一份《情况摸排建议函》,标题不显眼,但内容异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