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权力风暴前线

潇湘省委八楼东翼小会议室,秋雨连绵,空气里浮着股说不清的潮湿与肃静。

这是一次没有公开议程的“碰头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尚民主持,省委常委唐志衡与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立德列席。三人各自翻着文件,沉默占据了前十分钟。

会桌上的文件夹不厚,却沉得出奇。

“星城市的扩张节奏,越来越快了。”唐志衡淡淡开口,一如既往的不动声色。

李尚民轻轻点头,眼角扫过文件标题:《星城市半导体产业基金扩容建议案》。“三百亿,一口气扩大一倍。”他声音低沉,“这不是一个城市级的动作了,已经是区域级国家战略口径。”

“关键问题不是钱。”周立德推了推眼镜,“是权——谁来决策这笔钱,谁来监管,谁来拍板哪些企业能进。”

“现在呢?”他目光从文件上抬起,“是凡星投资?是产投?是李一凡?”

唐志衡把茶盖合上,微微偏头,看向李尚民:“你说,这种势头,还要继续扶着吗?”

李尚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盯着窗外细雨。

赵建国的态度,他心里清楚——只要不越线,李一凡在星城市的行为,赵建国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但如今,舆论、政坛、国际三条线同时起浪,这艘原本畅通无阻的“星城快艇”,正进入政治风暴带。

他缓缓开口:“赵书记最近没表态。”

唐志衡笑了一下:“赵书记从来不表态。林家出来的人,他从来都留三分情面。可咱们这些当执行的,总得有个手段。”

“李一凡要是真是个纯搞产业的,我一个字都不说。”唐志衡把话说得更直白了,“但他把干部系统盘了一遍,又把资金流封闭成一套链路,现在又搞量子、搞芯片,连海外学术都联动起来了——你告诉我,这还是一个市委书记干的事?”

李尚民没有反驳。

周立德则顺势接话:“省委层面是不是可以考虑一次人事安排?比如,星城市委主要领导的岗位,是否可以适当调整,由组织部牵头,统一考虑下一步安排?”

会议室再次沉默。

三人都知道,“适当调整”意味着什么。那是李一凡仕途中最敏感的一步:从改革者转向权力者的关键临界点。

他若调离,星城将迅速脱离控制,也许所有布局都会因为缺乏主心骨而碎裂。可他若继续坐镇,星城市甚至可能逐步脱离省委核心系统节奏,形成“类直辖市”的独立磁场。

“我不会提。”李尚民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斩钉截铁,“赵书记那边也不会同意。”

“机制他已经退出,权力他也没越界,现在星城市全力抓的是产业,不是造势。”

唐志衡没有正面反驳,只是眯起眼睛:

“产业?有产业在手的人,才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