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姜黎只是低下头笑了笑。
我不解的问姜黎说:“姜总,你……笑什么啊,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姜黎抬起头看向我,表情很认真的说道:“马腾飞啊,呵呵,我觉得……你可能是对保健品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
我一听,连忙追问了一句:“什么误区?!”
姜黎耐心的开始解释说:“你要知道,保健品和药品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它们之间没有丝毫关系,药品的主要作用是治疗疾病,受众是病人,而保健品的本质则是在心理层面给人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我这么说……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药品的受众是病人,那么,保健品的受众是什么人呢?
想到这里……
我直接问姜黎:“姜总,那保健品的受众难道是健康人吗?”
姜黎并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紧接着……
姜黎告诉我,她以前在网上看过的一些文章上说,购买保健品的人,大多数都是受到了“治未病”的理念所影响,一些人在无明显疾病状态时,也希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手中有了更多的钱,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外界压力。
尽管吃保健品对身体并没有实际益处,甚至可能毫无作用,但服用之后却能在心理上让人感觉自己更加健康了,不易生病,仿佛还能够延缓衰老。
所以,这才是保健品真正的作用所在。
看了那些网上的文章之后,姜黎也意识到了保健品行业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确实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因为一瓶保健品的成本往往只有几毛钱,然而,经过精美的包装和宣传后,投放市场的售价却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块。
这么大的利润空间,用“一本万利”来形容也不为过。
我很认真的听着……
如果按照姜黎的思路来思考……
既然保健品并非药品,主要作用在于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