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寒冷刺骨,却冷却不了他心中的热血。
凭借着对这片水域的熟悉,阿火如鱼得水般迅速接近目标船只,手中紧握的潜水刀在暗流中闪烁着寒光。
与此同时,红姑,一位外表温婉、内心刚强的女子,身着裁剪合体的旗袍,优雅地漫步于码头的熙攘人群中,看似与这乱世格格不入,实则心怀乾坤。
旗袍的每一处褶皱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那轻盈流动的煤油,是她精心准备的“火种”。
她不动声色地接近了日军运粮船,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智慧的光芒,仿佛一位即将点燃历史火焰的女神。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城隍庙,这座承载着无数百姓信仰与希望的古建筑,也未能幸免于战火的侵扰。
一日清晨,栖息在庙中的红姑如往常般巡视庙宇,发现正殿的一侧窗户不知何时已被炮火击碎,寒风夹杂着细雨肆意地灌入,让这座本就历经沧桑的庙宇更添几分萧瑟。
红姑心中暗自思量,必须尽快修补这扇破窗,以免风雨进一步侵蚀庙内珍贵的文物与香客们的虔诚之心。
小主,
然而,战乱时期,物资匮乏,寻找一块合适的布料成了难题。
她不愿因这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于是决定亲自踏上寻找材料的旅程。
穿过残垣断壁,红姑来到了昔日繁华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南京路。
这里,曾经灯火辉煌、商贾云集的新安百货大楼,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轰炸中轰然倒塌,只留下一片废墟和人们无尽的叹息。
就在这片废墟之中,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吸引了红姑的注意——那是一幅窗帘的残片,虽然边缘焦黑,但主体部分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泽与精致的图案,仿佛是从另一个和平世界飘落至此的使者。
红姑小心翼翼地拾起这片窗帘残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她相信,这不仅仅是布料与庙宇之间的巧合,更像是冥冥之中城隍老爷的指引,让这份从繁华中幸存下来的美好,能够继续在简朴中延续其生命的意义。
回到城隍庙,红姑凭借着一双巧手,将这片窗帘残片裁剪、缝制,最终巧妙地修补在了破窗之上。
阳光透过这独特的“窗户”,洒落在古朴的殿堂内,不仅挡住了外界的风雨,更仿佛带来了一丝来自远方的温暖与希望。
消息不胫而走,城中的百姓们听闻此事,纷纷前来参观这扇由新安百货窗帘残片制成的“希望之窗”。
他们在这扇窗前驻足,或默默祈祷,或轻声交谈,分享着各自在战火中的坚持与梦想。
城隍庙因此再次成为了人们心灵的避风港,而那扇窗,也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苦难与希望的特殊纽带。
岁月流转,战火终将平息,但红姑与那片窗帘残片的故事,却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传奇。
它提醒着后人,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光亮穿透云层,照亮前行的道路。
而那扇窗,永远静静地诉说着关于坚韧、希望与重生的故事。
正当阿火在水下悄无声息地完成他的任务,用锋利的潜水刀在船底刻下了一道致命的裂痕时,红姑也找到了最佳的放火位置。
她轻轻掀开旗袍的一角,露出了藏匿其中的煤油瓶,动作敏捷而精准地将煤油倾倒在预先布置好的易燃物上。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随着一声轻微的火星落下,熊熊烈焰瞬间腾空而起,吞噬了整艘运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