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宣武穆仁裕

大唐枭贼 曲墨封 1814 字 16天前

但两翼的宣武军和襄阳军,在损失不大的同时,分到的战利品也较少。而宣武节度使穆仁裕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就带着憋着一口气的两道战兵,负责追击的任务。

若能剿灭草军逃走的一万多残兵,还能缴获不少东西。

至于掳掠……虽然官军军纪一向不好,但周边也没有江陵那个级数的大城可抢,而且要是官军抢了江陵级别的大城,想来朝廷上是不好应付过去的。

当然这只是李福和穆仁裕两位节度使目前的看法。今后铁一般的事实会证明,即使官军自己抢了江陵,比王仙芝部草军下手还狠得多,一样有办法应付过去,抢的人甚至还能加官进爵。

宣武军的穆仁裕节度使骑着一匹浑身赤色的骅骝马,马鞍上镶着金饰,列身在阵势最前方。他长着宽脸庞,高颧骨,肤色较浅,头盔缝里露出的一头黄毛更是令他看起来异常醒目。

穆节度使是科举出身,又有一身好武艺,每战必身先士卒。

他在宣武镇里却没什么威望。

因为大家都知道,穆家世世代代都有官当,他们家本姓丘穆陵氏,是关陇集团的鲜卑勋贵,国初也被顺带塞进了太宗皇帝所编的《氏族志》里。但这种鲜卑丘八出身的所谓“士族”,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经学传承。

士族会打仗当然不丢人,但是只会打仗就很丢人,会被人骂成“将种”,似乎是好话,其实是丘八的意思。所以国初的薛仁贵大帅被人说将种之后,依托着河东薛氏多代的经学研究积累,写了一本《周易新注本义》拍在对方脸上。

很明显,穆家既没有这个家族底蕴,也没有任何一代有这个水平。

至于穆节度家历代的科举功名——他们都是考明经上来的。

何谓明经呢?考试时要求帖经,范围不出五经之外,或是给上句要求默写下句,或是给下句要求默写上句,只要把书本背得熟就能过关。

隋唐科举有句名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三十岁考取明经,已经算很迟了。五十岁考取进士,一点不晚。

大唐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考生的名字,考官可以瞧得清清楚楚。稍微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瞧出来,这明经科主要是为哪些人准备的。

穆仁裕节度使与朝中宦官关系很好,历任多个方镇。但节镇的丘八们并不把他太当回事。

葬自勉身为颍州刺史,按理是穆仁裕的部下。然而宋州之战时葬自勉带着颍州兵接受兼任诸道行营都统的忠武军崔安潜节度使命令,去给宋州城解围,这次又带着颍、蔡两州兵受焰帅调遣,独为一军。

宪宗朝元和改革强调属州镇军隶属刺史,“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军州外,别置镇遏、守捉、兵马者,并合属刺史”,所以葬自勉的做法在规矩上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自己手下的刺史完全抛开自己单干,怎不让穆仁裕窝火到了极点?

这次葬自勉所部分到了大量战利品,穆仁裕自带的将士却只获得一点清汤寡水,更令穆仁裕心里憋了很大一口气——哪怕老子在绞杀王仙芝时表现平平,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甄燃玉你这个婆娘,怎能如此对待我这个关陇士族之后!本节度祖上跟着宇文黑獭流过血,跟着高祖李渊入过关!

不过,焰帅打发穆仁裕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一起来追击,令穆仁裕将一腔怒火,都转到了这帮草寇残军的头上。

这些人看上去还有不少驴马,加上甲仗之类,如果吃掉了他们,也能让麾下的兄弟们满意,提升自个的威望。

想到这里,穆仁裕节度使情绪又高涨起来,扬刀指天,长啸道:“诸位弟兄,随吾冲锋,将落荒而逃的草贼们杀得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