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仙芝出阵

大唐枭贼 曲墨封 2682 字 16天前

“泰宁军已败,黄巢马上要带兵来夹攻我们了!”由于泰宁军俘虏的言语,恐惧越发在营内传播开来,宋威军的战士们缺乏思虑,许多都以为东边的泰宁军真的已经兵败如山倒,几乎要不战自乱。

这样的慌乱,更使得王仙芝部得到了进击的大好时机。

秦彦、刘汉宏等一干猛将,各仗兵刃,群施悍勇,如同群仙过海,各展神通,打得敌人狼狈不堪。而宋威军兵力庞大,营寨也不由分散,难免互相难以相救。

“西三寨,击破!”

“南五寨,摧破!”

“东三寨,摧溃!”

草军飞骑不断向正攻敌人总大营的王仙芝,传来其他方向攻破小寨的消息。而王仙芝领着一干虎贲男儿,更是连破数道栅栏壕沟,杀进了中央大营的深处!

“无能之辈!”

一个中气十足的怒斥之声,遥传而来,气力分毫不减,震在一众官军战士耳中,就如同炸雷一般。

而宋威的亲兵,以及从中央派下来的神策军,已组成了督战队,人人手持长达一丈的陌刀。此刀是斩马神器,能够用来对抗具装铁骑,号称一击下去“人马俱裂”。但现在,陌刀队只是为了对付那些可能溃逃的同袍罢了。

在营中大叫大闹的士兵,以及飞速逃窜搅乱营中秩序的士兵,早被督战队就地处决,尸首分离,流血满地。

这样的惨烈场景,快速稳定住了人心,压制住了局面。宋威军将士先被泰宁军俘虏蒙骗,又被王仙芝以超世之力破营而入,一个个心胆皆乱,如今见到慌乱之徒多被临阵击杀,而大帅宋威也亲自支援而来,才缓缓定下心来,但士气仍处在低落状态。

宋威一声令下,其从平卢军带来的骨干部队马上开始行动,推平营帐,扫平饭灶,在大营中形成一片空旷地面,显然是面对王仙芝摧锋而进,已经毁坏了一面寨墙,带着草军先头部队杀进大营的局面,准备与王仙芝在营中野战一场。

“大帅已至,区区草贼,有何可惧?”

说话者已过知天命之年,生得方面阔口,双目如炬,腰缚长刀,身披红色铠甲,头戴赤红巾帻,如同一团烈火,正是宋威的幼弟,一代宗师高手,天刀宋玦。

宋威是素有声名的老将,宋玦则有万夫不当之勇。哪怕此前军议中发生的龃龉,使得宋威军士气大受影响,但当宋氏兄弟联袂出现,其压迫力仍不可低估。

在场的官军士卒,一个个眼中也褪去了慌乱的神色,拿起兵器开始考量如何反击杀敌。由于此前两军是对峙状态,营中的军兵在王仙芝来袭时,就已经穿戴好了甲胄兵器,倒不似被人奇袭时往往还有不少人连装备都不在身。

“五方阵子弟听令,成列拒敌!”

宋威轻捋花白色的胡须,抗声下令,虽然年过七十,中气却不减壮年。

战鼓冬冬猛擂,战旗随风鼓荡,五支队伍自宋威身后井然有序地冲杀而出,列成阵势,拦在王仙芝所部的前进之路上。

这五支队伍人数并不多,可以说是相当少,每队只有区区五十人。

但没有人能小觑他们的威力,正如无人敢小觑寇谦之麾下的星云二十八骑。

五方阵,又称战国五方阵,乃是取自东周战国之时,五支威名赫赫的五大强国特种部队——

魏武卒、秦锐士、齐技击、楚剑豪、赵边骑。

魏武卒乃是兵家亚圣吴起所创,以“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为选拔标准,是负重能力极强,远近作战能力都极为全面的步兵。

而宋威所建魏武卒,皆自魏地勇士选拔而来,其考验标准,尤在旧时魏武卒之上,不仅能用好长枪大剑,也能把陌刀耍得虎虎生风。

秦锐士则是当年大秦赖以统一天下的锐士,他们披着极其坚厚的铠甲,坚韧敢斗,擅长协同作战。宋威复活的秦锐士部队,亦自招募于关西,互相之间均有乡党之间的关系,形成坚实的纽带,作战起来,五十人便如一人一般。

齐技击以单兵作战能力出众,行走江湖时多以杆棒为兵,战场上则使用长戟,可钩可刺。戟这种武器从东周使用至当世而不衰,足见其趁手之处。连开国名帅薛仁贵,惯用的武器也是方天画戟,并传下薛家戟法。而宋威的这一队“齐技击”,也是重利招募的山东豪杰。

与吴越一般,春秋战国的楚国也有铸剑之风,楚地之剑豪,多以侠义为事,“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惯于江湖混战,由于其行动如电,出手轻捷迅猛,容易一击必杀,便于突袭,在战场上也能起到不小作用。西汉之时,名将李陵就曾率荆楚勇士、剑客奇才组成5000步卒,转战匈奴,迎敌数万,打得匈奴死伤枕藉,终因援兵不到,兵败投降,但五千荆楚男儿的英勇壮烈,却仍令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