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灵境助梦,青春破茧

第177章 灵境助梦,青春破茧

夜,犹如一块沉重的黑色幕布,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上空。林小悠的房间,却宛如这黑暗中的一座孤岛,被一盏台灯散发的昏黄光线笼罩着。她已在堆满试卷的书桌前枯坐许久,那书桌仿佛一片荒芜的战场,试卷如同被揉皱的战旗,杂乱地散落各处。

林小悠眉头紧蹙,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手中的自动铅笔像是失去控制一般,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划动,留下一道道密密麻麻、毫无规律的痕迹,恰似她此刻混乱不堪的思绪。墙上的电子钟,以一种冰冷而机械的节奏跳动着,发出“滴答”的声响,那醒目的“23:47”,仿佛是倒计时的炸弹,每一秒的流逝都让她愈发焦虑。

电脑屏幕的反光,宛如一面无情的镜子,映出她憔悴不堪的面容,眼下浓重的青黑,宛如两片沉重的乌云,遮住了她眼中曾经的明亮与希望。最新模拟考的数学成绩“73分”,用红色字体醒目地显示在屏幕上,那刺目的颜色,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直直地扎在她的心头,距离重点线那遥不可及的27分,仿若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横亘在她与梦想之间。

林小悠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袖口,那里还留着初中机器人社团留下的焊痕。三年前,当她第一次用烙铁将元件焊接成机械臂时,班主任王老师曾蹲在实验室地板上,用粉笔在瓷砖上画出能量守恒公式:“记住,真正的创新不是炫技,是让技术长出温度。”那时她还不懂这句话的深意,直到看到父亲的病历单上,“渐冻症”三个字像冰锥刺进瞳孔。

“啪!”林小悠将数学试卷狠狠折成纸飞机,用力掷向墙角,金属笔尖在桌面划出一道刺耳的声响,似是在宣泄内心的愤懑。母亲恰在此时端着温牛奶推门而入,杯底磕在玻璃茶几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打破了房间里压抑的气氛。“又熬夜?下周家长会我怎么跟老师交代?”母亲的声音里带着无奈与担忧,她望着女儿校服后襟磨白的经纬线,心里猛地一揪,这才惊觉女儿已经许久没买过新衣服了。

“叮”,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宛如黑暗中的一声鸟鸣,突兀地打破了寂静。林小悠像是从沉睡中惊醒,麻木地拿起手机,屏幕上是学校科技社团推送的体验活动信息。她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像是被注入了一丝微光,有那么一瞬间,闪烁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亮。这一丝光亮,如同在绝境中看到的一丝生机,让她原本死寂的心,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她咬了咬下唇,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在内心深处,一个决定已然悄然形成。

第二天中午,阳光有些慵懒地洒在城市的街道上。林小悠脚步匆匆,手中紧紧攥着学校发放的500元创新基金补助和自己积攒许久的300元压岁钱,那钱被她攥得有些褶皱,仿佛承载着她全部的希望。她来到了那家有着玻璃幕墙的科技体验馆,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宛如一座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体验馆的玻璃门感应到体温自动开启,林小悠踏入馆内,瞬间闻到了消毒水与松木混合的气息。接待员递来的灵境(VR)眼镜,镜腿内侧刻着“碳基仿生关节”字样,触手微凉。当她将额头贴上硅胶衬垫的刹那,鼻腔突然涌入雨后竹林的清香——那是系统根据《齐民要术》还原的唐代长安街景。

当工作人员将灵境(VR)眼镜轻轻戴在林小悠头上的瞬间,她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瞬间穿越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全息界面,如同一片梦幻的光幕,在她眼前缓缓展开,将她从现实的局促与压抑中彻底抽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动态数轴在空气中无限延伸,那数轴仿佛一条没有尽头的智慧之路,每一个刻度都闪烁着未知的光芒,似乎在召唤她去探索。三角函数图像,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精灵,随着她的呼吸节奏,轻盈地起伏变化,生动而直观,与她以往在书本上看到的那些枯燥图形截然不同。

“当x趋近于负无穷时,注意二次项系数符号。”温柔而清晰的AI导师语音,带着吴侬软语的尾调在她耳畔轻轻响起,林小悠惊讶地发现,系统竟然根据她的籍贯自动适配了方言解析,这贴心的设置让她倍感温暖,瞬间驱散了她心中的迷茫。

林小悠下意识地输入x2参数,屏幕上,她输入的内容突然被红色方框精准标注,仿佛被一双智慧的眼睛紧紧注视。系统自动生成的错题本上,数据不断跳动更新,她的眼睛越睁越大,眼中满是惊讶与惊喜——自己对复合函数的理解偏差率,已从最初令人沮丧的42%降至18%。从那一天起,连续三周,每天两小时,林小悠都如同着了魔一般,沉浸在“量子数学实验室”的训练中。

在这个虚拟的数学世界里,她如同一名勇敢的探险家,反复穿梭于各种函数图像之间,不断挑战自我。她解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函数图像识别速度从一开始的40秒/题,飞速提升至12秒。而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她书包夹层里的布洛芬消耗速度比草稿纸更快,可每当看到函数图像在视网膜投影中绽放成烟花,那些疼痛就化作了多巴胺的馈赠,给予她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