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

出伯在大帝那里又待了两天,原因一是粮草辎重要带多少比较合适,尽管从开平出发沿蒙古高原南下,到西宁不算太远,700余里,虽然不用翻越雪山,但也要穿越祁连山和皋兰山等不少山岭;

又带着这么多没有马匹的民夫,所以行军也不是十天半月的事,原考虑到西宁后即可自行补充,但出伯认为,如果海都倾兵西宁,以西宁目前不到1万的驻军,2天都坚持不了;

如果赶到西宁时,西宁已经失陷,那就只有在通往川陕的最后关城—海东坚守,而以出伯看来,本来西宁储备的粮草也根本不够大军使用,若是丢失,坚守海东的话,根本别想有什么粮草补充,所以,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大帝同意增加他的粮草辎重携带量。

二是出伯考虑到,万一西宁失陷,仅靠一座海东关是拦不住海都的大军的,那么,如果西宁和海东没能挡住海都,他会去哪里呢,出伯的看法是:川峡九路。

因为陕西是年大旱,大帝又征发甚急,早已是人相食了,海都跑到这里,大军根本难以存活,而且开平离陕西也不算太远,大帝的大军,也可以随时南下包围海都。

但川峡九路就不一样了,这里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呼,海都一旦突入到这里,那比占领河套甚至更划算,养兵百万都不在话下。

因此,出伯要求敕令四川行省扫地为兵,集结到成都西北,连接海东,并修筑城池,既可随时出援海东,又可在海东失陷后,形成新的防线,以防海都进一步侵入,出伯同时申请了尚方宝剑,四川行省如有怠命不遵、延误军机的,自行省平章事以下,先斩后奏。

在出伯出兵之后,考虑到年关已近,而且各地的兵马粮食仍在源源不断到达开平,大帝同意在开平过完新年再出征。

海都是在善州外围的仓城得知大帝已同意让出伯带兵增援西宁的,“出伯,又是出伯”海都在帐中烦躁的踱着步,仰天长叹“我怎么就没有这样一个儿子啊,如果我的儿子中有一个能像出伯这样,就算要本王马上去死,本王也甘之如饴”。

良久,大帐中传来汗王的谕令:前军带十天的和干粮和饮水,明日清晨就要冒雪出发,后续的军队、辎重、粮草、牛羊和奴隶,分成3波进发,但最迟不能迟过10日之内。

清晨,寒风呼啸,天地白茫茫一片,海都率先走出大帐,骑上战马“勇士们,我们去雪山上庆祝新年,正好向山神祈祷,来年吉祥如意,女人和牛羊,要多少就能抢多少”。

出伯正率部穿越祁连山,鹅毛大雪打在脸上生疼,天地白茫茫的一片,数十米内都看不清人影,前方的路都结冰了,走起来湿滑湿滑,人马跌跌撞撞的往山上走着,尽管一路之上,冻死的人和牛羊相望于路,出伯还是心急火燎的下令“快,快些,再快些”。

海都生气的斩杀了一个望雪山而心怯的万户,万户所部逡巡不前,海都毫不客气,骑在马上对着这些部属大喊道“勇士们,不要做怯弱的鼹鼠,记住,你们是大漠的山鹰,跟我来”说罢下马,牵着马向海拔4000多米的主峰走去。

眼见大队人马的行军速度越来越慢,出伯不顾劝阻,冒着狂风暴雪登上一块大石,大喊道“你们是陛下的侍卫亲军和探马赤军吗,就这点体力和勇气,我为你们感到羞耻;

我们只翻了2座山头,已经休息了3次,这样子行军,还没到西宁,海都已经打到成都了,你们是害怕吗”,“不”、“不”,祁连山深处响起雷鸣般的吼声,“那就跟本王来”出伯说完,骑上战马冲在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