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四面治沙漠 建设防护林

余林基地那里的人们就开始移植那些海红果、油枣、红枣树,他们在以前就为了改造沙漠基地的防护林带,一直大批量的栽种那些树木,甚至在原来的防护林带里面也合理密植了不少树苗,现在为了支援巴丹吉林沙漠的治理和改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护林带,就把这里的那些经济树林进行移植作业,当然了还是使用原来那种挖树机器,在树木的根部形成一个直径1米高度1米的圆柱形树根,再使用杂草和秸秆制成的保护层覆盖在树根上面,就集中使用租赁的运输车辆给送到腾格里沙漠了。

沙漠基地同样也是把需要进行改造的那些防护林带里面的树木,进行挖掘和运输,它们就被直接运输到巴丹吉林沙漠四周的宿营地附近,然后在那里就被直接种植下去了。

同样,从余林基地运送来的那些经济树木就会被种植在刚移栽走的树坑里面,再浇水就可以成活了。

由于巴丹吉林沙漠很特殊,所以这一次就要求建设的防护林带宽度特别的大,就是每一面都要建设10公里宽的防护林带。

于是,治沙大军就开始了在巴丹吉林沙漠四周的植树造林活动了。

在那些红砂岩上面挖树坑,对于沙漠基地里面的人员来说就不是啥难事,现在使用的那些挖坑机械都经过多次改进,挖坑效率就特别的高,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植树大军,很快就把宿营地的周围移栽上了树木。

在这里的用水问题,基本就由王鹏的那几个“坏小子”给解决了。

葫芦、铁锹和小龙就是解决此事的最佳人选。

它们先在宿营地附近的地下修建了几个大的储水池,然后再把那些蓄水池进行联通,挖出的那些碎石等就被靛色葫芦收走了,王鹏那七彩葫芦就把里面存储的淡水注入里面了,这下就基本不会为水的问题发慌了。

小龙还在当天刚刚移栽的防护林带那里喷洒了少许的雨水,那些树木和树林间播撒的牧草种子就能存活成长了。

那三个小子就来过一次,以后的工作基本就交给靛色葫芦和铁锹负责了。

它们把吸收的那些碎石就投放在德佑西南方向300公里的海里,进行填海造田了。

由于对移栽以后的树木浇水及时,再加上全部都是带着土进行移栽的,树木基本上都成活了,树林间的那些牧草成长的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