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李隆基计收北衙

武周天工谱 鲈鱼美 2346 字 1个月前

林澈与太平公主历经风雨,辅佐李旦登基后,朝堂局势渐趋稳定,可权力的漩涡从未真正平静。太平公主自恃拥立之功,在朝中广植亲信,势力愈发庞大,隐隐有与新帝李旦分庭抗礼之势。而李隆基心怀壮志,一心想要真正执掌皇权,开创盛世,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也在暗中悄然激化。林澈夹在二人之间,心中忧虑万分,深知若处理不好这层关系,大唐恐将再次陷入动荡。

这日,李隆基身着一袭便服,带着心腹谋士张说,悄然来到林澈府邸。林澈正在书房中研究兵书,听闻李隆基来访,连忙起身相迎。“临淄王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林澈笑着问道,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担忧。

李隆基微微皱眉,坐下后说道:“林公,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太平公主势力过大,已然威胁到父皇的皇权,长此以往,大唐恐生内乱。我欲收归北衙禁军的控制权,以此来增强父皇的实力,制衡太平公主,还望林公能助我一臂之力。”

林澈心中一凛,北衙禁军乃保卫皇宫的关键力量,控制北衙禁军谈何容易,且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但他也明白李隆基的担忧,若太平公主的势力继续膨胀,后果不堪设想。沉思片刻后,林澈说道:“临淄王此举事关重大,北衙禁军向来纪律严明,且多有太平公主的眼线,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依我之见,我们可先从禁军将领入手,分化他们与太平公主的关系。”

张说在一旁点头赞同:“林公所言极是。听闻北衙禁军中有几位将领对太平公主的专权也颇为不满,我们可设法拉拢他们。只是,如何让他们相信我们的诚意,是个难题。”

李隆基目光坚定,说道:“我听闻禁军将领王毛仲为人忠义,且对大唐忠心耿耿,只是一直被太平公主的党羽打压。我们不妨先从他入手,若能得到他的支持,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林澈思索片刻,说道:“此事可行。我与王毛仲曾有过一面之缘,知晓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我可先去与他接触,探探他的口风。”

李隆基大喜,说道:“如此便有劳林公了。一切还需小心谨慎,不可让太平公主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林澈领命后,次日便乔装打扮,前往王毛仲的府邸。王毛仲见到林澈来访,颇感意外,连忙将他迎入府中。“林将军今日前来,不知有何指教?”王毛仲疑惑地问道。

林澈看着王毛仲,开门见山地说道:“王将军,如今朝堂局势你也清楚,太平公主权势过大,已然威胁到陛下的皇权。临淄王心怀天下,想要收归北衙禁军的控制权,以稳定朝堂,还大唐一个太平盛世。我听闻将军为人忠义,一直被太平公主党羽打压,不知将军可愿助临淄王一臂之力?”

王毛仲心中一惊,他虽对太平公主的专权有所不满,但此事关乎重大,稍有不慎便是灭门之祸。犹豫片刻后,他说道:“林将军,此事非同小可,我需考虑一番。”

林澈看出了王毛仲的顾虑,说道:“王将军,我深知你的担忧。但如今大唐正值危急存亡之际,若不尽快采取行动,朝堂必将陷入混乱,百姓也将生灵涂炭。临淄王心怀大志,他若能掌控北衙禁军,定能重振大唐雄风。且将军若能相助,日后必是大功一件。”

王毛仲沉思良久,想起这些年在太平公主党羽手下所受的委屈,又想到大唐的未来,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林将军,我愿意追随临淄王,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们该如何行动?”

林澈见王毛仲答应,心中大喜,说道:“王将军放心,我们已有初步计划。首先,我们需联络北衙禁军中其他对太平公主不满的将领,扩大我们的势力。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行动,一举控制北衙禁军。在此期间,还需将军暗中留意太平公主党羽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通知我们。”

王毛仲点头道:“林将军放心,我定会尽力。只是太平公主耳目众多,我们行事一定要小心。”

林澈与王毛仲商议妥当后,便告辞离开。回到府邸,林澈将情况告知李隆基。李隆基听后,心中大喜,说道:“如此甚好,有了王毛仲的支持,我们便有了胜算。只是,还需尽快联络其他将领,不可拖延。”

此后,林澈与王毛仲开始在北衙禁军中秘密联络其他将领。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与将领们接触,晓以利害,逐渐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而太平公主这边,也察觉到了一些异样,她的亲信向她禀报,说林澈与北衙禁军的一些将领往来频繁。太平公主心中起疑,决定派人暗中调查。

这日,太平公主的亲信李守义乔装打扮,混入北衙禁军营地,试图打探消息。正巧,他碰到王毛仲与几位将领在密谈。李守义心中好奇,悄悄靠近,想要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王毛仲察觉到有人靠近,警惕地大喝一声:“什么人?”李守义见被发现,转身就跑。王毛仲立刻带人追了上去,将李守义抓住。

“你是何人?为何鬼鬼祟祟地偷听我们谈话?”王毛仲严厉地问道。

李守义心中害怕,但仍嘴硬道:“我只是个普通士兵,路过此处,听到你们谈话声,好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