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万分,决定改变战术。他留下部分兵马佯装继续攻城,自己则亲率一部精锐,试图从城池防守相对薄弱的西南角寻找机会突破。童飞与夏侯兰见状,也引兵前来策应。
然而,夏侯尚与李通早有防备。夏侯尚眼见敌军动向,立刻亲率一队骑兵悄悄出城,绕到太史慈的后方,突袭敌军。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太史慈背腹受敌。战场上的局势陡然生变,太史慈军一时大乱。
与此同时,李通也带领一队弓箭手登上城墙,弯弓搭箭,对攻击城中城墙的敌军展开精准射击。城墙之下,敌军士卒纷纷倒下,惨叫之声不绝于耳。太史慈见状,急忙调整兵力,试图重新组织战斗,但为时已晚。
童飞和夏侯兰在奋力作战的同时,亦不断被敌军消耗。他们率领的兵马因腹背皆敌,在混乱中陷入苦战,阵脚大乱。尽管他们奋力拼杀,试图稳住局面,但终究无法抵挡住曹军的两面夹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太史慈的军队,逐渐陷入绝境,士兵们的伤亡越来越大,战场上横七竖八的尸体,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记录。
经过数番激烈交锋,太史慈大败,损失惨重。三万精锐之师,此时折损大半,只剩下数千残兵在艰难抵抗。
刘晔见战局已稳,建议道:“夏侯将军,此时敌军虽败,但元气大伤,不宜再追,我们可乘胜加强防御,以待来日。”
而太史慈、童飞、夏侯兰望着败阵而回的狼狈士卒,满心悲怆。
太史慈望着城墙上飘扬的曹军旗帜,长叹一声,心中充满了不甘。他们虽奋力抵抗,但终究无法改变战局的走向。
“义子,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等与重振旗鼓,主公还在等着我们的消息呢!”无痛对太史慈安抚道。
“我知道,只是没想到这刘晔竟然如此厉害!”太史慈无奈的说道,随后接着对左右道:“立即将战况,还有粮草情况快马传回去!”
“喏!”士兵领命而去。
第二天,太史慈在经历了上次夜袭的挫败后,并未一蹶不振。他深知,若不尽快攻下徐州,军中粮草就会被耗尽。
经过三天的休整和战略谋划,太史慈终于决定再次对徐州城发动进攻。
此次进攻,太史慈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更加谨慎地布置兵力。他亲率中军,童飞、夏侯兰分兵左右翼,其他将领则分守各处要地。
太史慈还对士兵们进行了充分的动员,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明白此次战斗的重要性。
攻城之战再次爆发,这一次,太史慈的军队展现出了更为顽强的战斗意志。箭如雨下,冲车、云梯再次被推到了城墙之下。太史慈亲自带领士兵们冲锋陷阵,士气大振,一时间似乎有望突破徐州的防线。
然而,曹军也并非等闲之辈。荀彧早已料到赵云的意图,并派遣程昱带领许昌的援军迅速赶往徐州。
这日,太史慈还在攻城,程昱的军队突然赶到了战场,在太史慈等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侧翼对太史慈发动了突然袭击。
许昌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对太史慈的军队进行分割包抄。太史慈的军队在两面夹击之下,开始陷入了困境。
太史慈奋力抵抗,试图带领军队突围,但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紧。他看着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悲痛和不甘。
“玄甲骑!随我杀!!”太史慈高声呼喊,试图鼓舞士气。然而,此时徐州城门打开,一支骑兵杀出,在强大的敌军面前,太史慈的军队渐渐不支。
经过一番激战,太史慈终于意识到,此次进攻已无法挽回败局。他无奈地下令全军撤退,率领军马拼死突围,最终成功退回青州。
回到青州后,太史慈望着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愧疚和自责。“吾之过也,未能带领大家取得胜利。”太史慈向众将谢罪。
众将却纷纷表示理解,童飞拍着胸脯说道:“将军不必自责,此次兵败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卷土重来!”
在退回青州大营后,太史慈立刻将战况向赵云禀报。赵云听罢,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这次战败,让攻打徐州的计划受挫,他深知接下来的局势更加艰难,但赵云的意志并未因此而颓唐。
他望着远方,心中正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他定会带领将士们卷土重来,洗刷败绩。
而在徐州城的曹操一方,因此次胜利士气大振。夏侯尚、李通与刘晔继续坚守,准备应对赵云再次的进攻。
双方在徐州一带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彼此都在紧张地筹备后续的交锋,为这乱世的天下一争归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都在不断地加强备战。曹操的军队在徐州的防御体系上进一步加强,增加巡逻兵力,修缮城墙与兵器,同时曹军的士气持续高涨,各地的募兵活动也在加快进行,以准备进一步的战争冲突。
赵云望向郭嘉与沮授,神情凝重地问道:“破徐州有何良策?”
郭嘉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深思:“主公,徐州城坚,若想攻克,需多路并进,扰乱敌军部署。尤其需要先破小沛,如此徐州必定士气大跌。再以劲旅佯攻城门,吸引其主力,再遣精锐绕至敌后,断其粮草,使城中自乱。”
沮授也开口道:“善。待小沛一破,且可在城外散布谣言,动摇敌军军心,让其以为援军已断,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