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十五,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闻心兰便会身着素净的衣衫,前往那座寂静的寺庙。这一天,于她而言,是铭刻在心底最深处的日子——她与墨晚风第一次见面的日子。
今年也不例外,她步伐轻缓,手中紧握着一束淡雅的香,脸上带着虔诚与思念。踏入寺庙,檀香萦绕,佛音袅袅。她缓缓走到佛像前,双膝跪地,那姿态仿佛已重复了无数次。
闻心兰微微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墨晚风的模样,那清朗的面容、温柔的眼神,仿佛就在昨日。“晚风,今日又到了我们初见的日子。”她在心中默念着,语气中满是眷恋。
“若是你还活着,在这世间奔波,我愿为你祈求平安顺遂,愿你远离病痛灾祸,一生喜乐安康。”她的睫毛轻颤,唇角微微动着,似是在与墨晚风轻声诉说。
“可若是……你已不在人世,去了那未知的彼岸,我也盼着你能在来世得偿所愿,定要当个状元郎。”想到这里,她的心中涌起一阵酸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她将香插进香炉,看着那袅袅升起的青烟,仿佛是她的思念正飘向远方,起身之后,她又绕着寺庙缓缓踱步,抚摸着古老的墙壁,每一步都带着回忆。
祈福过后闻心兰正准备离开,忽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打在窗棂上咚咚作响。不巧的是,今日她没带伞,身旁的丫鬟也忘了携带。丫鬟面露焦急,忙道:“小姐,我去外边给您借把伞,您婵室里等着,我去去就回。”闻心兰轻轻点了点头。
丫鬟匆忙跑到门外,在屋檐下四处张望,瞅见路过的行人,便急切问道:“公子,可否愿意借把伞?”可路人们都纷纷摆手,面露无奈,毕竟他们自己也仅有一把伞,自顾不暇。丫鬟神色愈发焦急,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无助。
就在这时,一道温润如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生的伞愿借于姑娘,姑娘看着有些着急。”丫鬟忙转过身,只见一位书生模样的公子背着个箱笼手持一把红色的油纸纸伞,立在雨中。雨水顺着伞沿滑落,溅起小小的水花,衬得那公子身姿愈发挺拔。
丫鬟接过伞,连声道谢,而后不禁问道:“那公子你怎么办?”公子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语气轻柔:“无妨,在下有箱笼可避雨,姑娘莫误了时辰。”丫鬟这才抬眼仔细打量眼前的公子,瞬间小脸泛起红晕。执伞人一袭月白直裰,襟口绣着疏淡的墨竹纹,广袖被山风掀起时,露出腕骨清瘦如雪中梅枝。面若冠玉,眉似远山含黛,眸中似掬了满池星子,眼尾一粒淡褐小痣,恰似名家画卷上不慎滴落的松烟墨。
“多...多谢公子!“丫鬟接伞时指尖发颤,绯红从耳尖蔓到颈间,
那公子腰间系着一条同色的丝绦,坠着一枚温润的玉佩,他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薄唇微微上扬,肤色白皙如玉,五官精致得如同画中之人。一头墨发束起,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更添了几分秀色。那双眼眸,犹如一汪深潭,清澈而深邃,透着淡淡的书卷气,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恰似那从画中走出的翩翩佳公子,说是貌比潘安也毫不为过。
丫鬟意识到自己失态,忙垂下头,再次道谢后,匆匆走进了婵室。她难掩兴奋,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小姐,奴婢借到伞了!我们回去吧!”说着,撑开了那把红色的油纸伞。
闻心兰微微一愣,目光落在那把伞上,思绪瞬间飘远。这伞,竟与曾经和墨晚风初遇时的那把红油纸伞如此相似。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与墨晚风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她自嘲地摇了摇头,心中满是苦涩。如今,无论看到什么,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墨晚风,这样的情况已发生太多次,多得她都已感到麻木。
丫鬟见小姐神色有异,微微皱眉,轻声唤道:“小姐?”闻心兰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强挤出一抹微笑:“走吧。”主仆二人踏入雨中,红色的油纸伞在雨中显得格外醒目,而闻心兰的心,却被那一抹回忆的阴霾所笼罩,久久无法消散。
从寺庙祈福出来,天色已微微泛沉,细碎的雨丝如牛毛般悄然飘落。闻心兰撑着那把红纸伞,在朦胧雨幕中款步徐行,准备回府。湿润的风裹挟着淡淡的香火味,轻轻撩动她鬓边的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