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义结金兰

宋应阁蹲下身子,用手试了试黄越的脉搏,“死了,心跳没了。”随后站起身子,拍了拍刘传书的肩膀,“别怕,谁都有第一次,算不得什么大事。”

刘传书听到宋应阁的安慰后,心里好受了一些,双手抖的没那么厉害了。

“行了,别愣着了,趁着夜色赶紧把人扔进江里。”

随后,三人将黄越拖到江边,绑上大石头,投进了河里。

为了以防万一,宋应阁还特意毁了黄越的容貌,剜去其胎记。

这样即便出现意外,其尸体被冲到岸边,亦无法断定黄越的身份。

至于黄越的配枪,宋应阁并未将其扔掉,或许某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人重新回到仓库后,已有些许乏累。

刘传书面色煞白,显然今夜之事对他冲击很大。

“大哥,你说特务处都有哪些酷刑。”刘传书面色凝重。

“太多了,说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你只需要知道,进了审讯室,死亡也会成为一件难以奢望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被特务处逮捕了,他们会拿我母亲来威胁我吗?”

当得知宋应阁是红党以后,刘传书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宋应阁沉默片刻,开口道:“只要能拿到口供,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真是这样,我可能会招供。”刘传书没说一些假大空的话,反而平静地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不会怪你。”宋应阁拍了拍刘传书的肩膀。

忠孝难两全。

他无法去指责至孝之人。

“可以让我母亲去西北生活吗?只要我母亲安全,我就不惧任何酷刑。”

这个想法并不是刚出现刘传书脑子里的,在他猜出宋应阁身份后,便产生了。

宋应阁对他有恩。

今日俩人又结了义。

若刘传书背恩弃义,就此离去,即便是他的母亲,亦不会同意。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母亲送去西北。

这样才能忠孝两全。

宋应阁点上一根烟,深吸了一口。

刘传书的选择,让宋应阁感慨颇多。

虽然刘传书没有明说,但宋应阁知晓其还有一层残酷的含义。

其母亲去了西北,就是人质。

母亲是刘传书唯一的软肋,也是他为自己戴上的紧箍咒。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让宋应阁有些羞愧。

不过宋应阁亦不是薄情之人,“不必去西北,去山城吧。”

“山城?”刘传书疑惑道。

“日后你便知晓了,且听我的。”宋应阁道。

“那便去。”虽不理解,但刘传书选择服从。

九指虽看上去大大咧咧,但粗中带细,两人对话中的玄机,他也能听出七七八八,“大哥,我孤家寡人,无亲无故的可咋整?”

宋应阁没好气的瞪了九指一眼,“你也去山城。”

“啊?我去山城做什么?”九指懵了。

“不日,我会将家中亲属迁到山城。

你从金陵多带些人去山城立个堂口,规模无需多大,有自保之力便可。

另外,我会给你一笔钱,多买些商铺和住宅。

再找些工人,多挖些地窖,越深越好。”

九指被整糊涂了,但还是点头同意。

回去的路上,宋应阁长叹一口气。

如此安排刘传书、九指二人,虽仍有风险,但还能接受。

最安全的办法,当然是对俩人进行物理毁灭,但俩人何错之有?

不仅无错,反而有功。

如果真把两人杀了,宋应阁良心难安。

次日早上,宋应阁装出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来到了曹都巷。

还没进大院,就听到楼里传来吵闹声。

进了大楼,便见到赵昌敬躲在楼梯口,往楼上瞅着。

宋应阁赶紧走上前,“二楼什么情况?”

“谷戎的夫人刘国美,一大早就来找处座要人。处座不在,她便逮谁骂谁。”赵昌敬小声说了一句。

“可赶紧通知,别让处座来了。”

戴笠就算来了,也拿刘国美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挨骂丢面子。

“放心吧,已经通知过了。”

“这可咋办,打不得,抓不得。她一直闹,还怎么办公?”

宋应阁其实内心是同情刘国美的。

人家弟弟都死了,还不兴骂两句了?

反正也骂不到他身上。

“那就不办公呗,走走。咱俩去审讯室喝茶。”赵昌敬提议道。

“咱们当下属的,自当为处座排忧解难,可不能遇事就当缩头乌龟。”宋应阁故意端着架子批评了赵昌敬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