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刀大步流星走到我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我递出的虎符,神情庄重,声音坚定有力:“陛下此次委以重任,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托!”他说这话时,目光如炬,透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坚毅,仿佛在向我承诺,此去必将凯旋。
我凝视着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多罗刀,此次任务艰巨,蒲甘城的存亡全系你一身。记住,务必速战速决,莫给天竺军队喘息之机,朕等你胜利归来!”多罗刀重重地点头,洪亮应道:“臣遵旨!”
随着多罗刀一声令下,象骑兵们迅速跨上大象。大象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不安地甩动着长鼻,发出沉闷的吼声,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校场上尘土飞扬,象骑兵们列成整齐队列,气势磅礴地出城,朝着蒲甘疾驰而去。一时间,马蹄声、象吼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场面极为壮观。
我伫立在校场边,久久凝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场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就寄托在他们身上了。待象骑兵扬起的尘土渐渐落下,我才缓缓转身,迈着沉重步伐返回皇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多罗刀从大理王都开拔后的第三天,前线开战的军报仿若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看似平静的局面。彼时我正端坐御书房,全神贯注地处理政务,心中还侥幸想着这几日局势平稳,应不会再生波澜,哪料到这般念头刚一落下,太子戴寿宁便神色匆匆地闯了进来。他眉头紧锁,满脸悲戚,活像被霜打得蔫头巴脑的青菜,毫无生气。身后,兵部尚书林墨与保皇司指挥使高敬之亦是脚步急促,神色凝重。
瞧见他们这副模样,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一种强烈的不安瞬间涌上心头。戴寿宁双手颤抖着,将军报呈到我面前,声音带着哭腔,哆哆嗦嗦地说:“父皇,前线军报。”我接过军报,目光刚一触及上面的内容,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狠狠击中,只觉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
天竺此次起兵的兵力,竟不是之前探知的六万,而是整整十五万!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象骑兵,数量也并非三千,而是达到了五千之众。这十五万大军,好似奔腾的洪水,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地直逼蒲甘城,一路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
我死死盯着军报上的文字,只觉得眼前发黑,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脸色瞬间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暗夜,能拧出水来。此刻,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蒲甘城被敌军围困的惨状,甚至不敢去想,等我看到这份军报时,蒲甘城是否还牢牢掌控在我们手中。
“林墨,点兵!朕要御驾亲征!”我猛地一拍御案,声如洪钟,这一拍,震得桌上的笔墨“哐当”乱跳,我的手掌也传来一阵剧痛,可心中汹涌的愤怒与焦急,让我根本顾不上这些。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僵在原地,脸上满是惊愕,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戴寿宁反应最快,像被弹簧弹起一般,急忙上前一步,声音急切得近乎哀求:“圣驾不可轻出啊,父皇!儿臣愿替父皇前往,定要将天竺贼寇打得屁滚尿流,片甲不留!”他满脸恳切,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坚定,既为我的安危揪心,又渴望能在这关键时刻为我扛起重担,分忧解难。
林墨和高敬之则低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宛如犯错的孩童。他们心里太清楚我的脾气了,也明白若蒲甘当真失守,要想重新夺回,恐怕也只有我亲赴战场才有胜算。可他们又怎敢轻易让我涉险,于是只能选择沉默,一时间,御书房内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
“怎么?你们也都觉得朕老了,拿不动刀了吗?”我眼神冷冽如霜,仿佛两道寒光,直直地射向他们三人,声音中裹挟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隐隐的不满。
这一问,好似一阵刺骨的寒风,让他们三人下意识地都微微后退了一小步,身体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
高敬之见状,赶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龙精虎猛,正值英武鼎盛之时。区区天竺竟让陛下忧心至此,实在是臣等失职之过。只是当前前线局势混沌不明,依臣之见,不如暂且等候多罗刀的消息,再做定夺,如此也不迟啊。”他说得小心翼翼,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眼睛还不时地偷偷观察我的脸色,生怕稍有不慎触怒了我,惹来雷霆之怒。
林墨也赶忙附和,微微欠身,态度极为恭敬:“臣也深以为高指挥使所言极是。陛下万金之躯,实乃国家之根本,万万不可轻易涉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