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三百一十八章
天气 风有信,花有期 心情 那就去看看吧
南宋提出三国盟,
结盟地点在成都。
最终决定亲自去,
他是江畔少年郎。
今天午后,阳光暖烘烘地洒在御书房的窗棂上,我正翻看着各地呈上的折子,礼部尚书李达文就来求见了。我心里一猜,估计是和南宋使团的谈判有了些眉目,来找我定夺了。
李达文一进来,就行礼问安,而后开门见山地禀报起来。原来这次南宋使团来访,只为一件事:新登大宝的宋光宗赵惇想联合我们大理,还有吐蕃一同结盟抗金,结盟地点定在南宋的成都府,赵惇还亲自写了封信给我。
我接过信,并没有着急表态,一边慢悠悠地展开信纸,一边随口问李达文:“李尚书,你怎么看这件事?”
李达文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依臣看,这次结盟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不高。南宋和金对峙多年,局势复杂,咱们贸然卷入,怕是麻烦不少。臣以为,我国只需派一位重臣前往即可。”
我轻轻点了点头,目光仍落在信上,信里赵惇言辞恳切,诉说着金人的威胁,希望各方携手抗敌,恢复中原。可这背后的深意,哪有这么简单。
等看完信,我也只是不紧不慢地说:“这件事关系重大,我得好好思考一下,再做定夺。”
李达文退下后,我当即召来了刘文海和俞法晨。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御书房。我看着他们,笑着说:“整日在这御书房里闷得慌,咱们出去散散心。”于是,我和他们两人还有一直在我身旁陪着的侍中楚启明,一行四人来到了瀚海的观景台。这里风景独好,远处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倒也惬意。
我们三人落座后,我屏退了左右侍从,唯有楚启明还静静地站在我身后。楚启明向两位丞相说明了南宋使团此行的目的,两人听后,皆是沉默不语。
我看着湖面,心里却在想着这结盟之事。其实,我心里是想去的,想亲自去看看这天下局势,去会会那宋光宗赵惇,看看这位新君身可我上还有没有他们老赵家的血性。当然,我也知道此事风险不小,朝堂之上怕是也会有诸多反对之声。
我等了好一会儿,见两人都不说话,便率先开口:“两位丞相,此事你们怎么看?莫要藏着掖着,都说说心里话。”
刘文海抬起头,目光与我对视,他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说道:“陛下,臣知道您心里是想去的。这结盟之事,若成,对咱们大理或许是个机遇,能在这乱世中寻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可若不成,或者其中有诈,陛下您亲赴成都,实在太危险。”刘文海说这话时,眉头紧锁,神色满是担忧。
我笑了笑,看向俞法晨:“俞丞相,你呢?”俞法晨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贯的恭敬,却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只是说:“全凭陛下圣心独断,陛下深谋远虑,所做决定必是为了我大理千秋万代之福。”我一听就明白,他这是在回避,不想直接劝我,也不想支持我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