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个男子汉都喝了不少酒,第二天也都起得很早,不是因为我们勤快,当然爸爸和哥哥除外,而是我们有出行计划,回老家羊群滩永和村。
村里几乎没有我家的东西了,可恋旧和乡土情怀哪怕时光荏苒也很难消逝。
爸爸开小皮卡载着妈妈,哥哥开奥拓带着我和弟弟,一家五口踏上回乡之旅。
经过三个多小时长途行驶,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当时正是中午,阳光炽烈,万里无云,村子里有草有树,有的民房就盖在老树下,说得好听点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往难听了说就是原始和落后。
看着眼前多年未见的情景,我感觉很陌生,绞尽脑汁也回忆不起来小时候住的土坯房在哪里。
脑海浮现出几句古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们像游客一样在狭窄的村道上往前走,碰见年轻的羊倌高高甩起扎着红缨的皮鞭响亮抽打地面,催赶羊群快跑。
村里还有不少住户,多是老弱妇孺,有的在院子里干活,有的聚集在院子门口晒太阳拉家常,时间在他们身上放慢脚步,看上去很惬意。
他们的穿着五花八门,有的花花绿绿挺时髦,有的年代感十足,有的一看就是自己手工缝的,上了岁数的人都穿着旧衣服。
偶尔有一两个年轻人穿着光鲜,跟城里的小年轻没什么区别,却跟山村古朴的环境格格不入。
听爸爸介绍,村里的土地多数都被村委会包给外地农业合作社了,除承包费外,每年末村部还给村民分红,村里的青年男女多数出去打工了,剩下出不去和不愿意出去的就留在村里每天晒晒太阳唠唠东家长西家短。
爸爸问我还记不记得家在哪,我尴尬的摇摇头,他微微一笑啥也没说就往前走,我们都跟着他,七八分钟后,我们到了小时候居住的旧址。
称呼